事實上,這篇報道出臺前,11月21日,國家政協(xié)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 剛剛參觀過廣州車展的新能源汽車展出,繼續(xù)推進新能源汽車的推廣,目前來看,并不是所有的地方城市能夠在這個路子,符合此前政策的設定的目標,為什么會出現(xiàn)如此的境況?地方積極性如何調動起來?

丁華杰:地方為何缺乏新能源汽車推廣積極性?

11月23日,新華社報道,工信部稱按照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城市申報計劃,2013年至2015年39個推廣應用城市(群)將累計推廣新能源汽車33.6萬輛。而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底累計推廣新能源汽車僅3.86萬輛。長春、哈爾濱、晉城、蘭州、聊城、海口等6城市完成進度為零。

事實上,這篇報道出臺前,11月21日,國家政協(xié)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 剛剛參觀過廣州車展的新能源汽車展出,繼續(xù)推進新能源汽車的推廣,目前來看,并不是所有的地方城市能夠在這個路子,符合此前政策的設定的目標,為什么會出現(xiàn)如此的境況?地方積極性如何調動起來?

第一、進度慢不可怕、可怕是進度為零。

工信部稱,根據(jù)各地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方案申報情況,共39個城市(群)88個城市列入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城市(群)。從各城市推廣情況看,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底,39個推廣應用城市(群)累計推廣新能源汽車3.86萬輛,其中2014年1至9月推廣2.05萬輛。推廣計劃完成最好的城市為合肥,完成進度72%,完成進度為零的城市6個,分別為:長春、哈爾濱、晉城、蘭州、聊城、??凇?/p>

如果上述的報道屬實,這個進度情況,情況蠻嚴重,筆者想談論兩點內(nèi)容:其一是消費者選擇失衡,特別是私人消費者接受程度讓上述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出現(xiàn)偏失,至少給予筆者的印象是,私人市場的不給力,讓目標整車有些脫節(jié),所以,這些年來,筆者一直推崇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一直就是私人汽車市場,這些能夠給予整個新能源汽車市場帶來新鮮的血液。

其二是,當下的進度為零的試點城市需要給予更多的改觀,事實上,新能源汽車市場發(fā)展緩慢不可怕,至少在進行緩慢的進行,如果進度為零,這個時候就比較害怕了,因為說明這些試點城市完全沒有響應的努力,突破零是最難的一段路子,如果這段路子都不愿意行走,意味著這個方面會出現(xiàn)太多的推諉扯皮。

第二、進度不力顯示地方推廣城市積極性不足。

去年,筆者撰文一篇文章談到新能源汽車的地方壟斷,筆者當時的觀點是“新能源汽車地方保護壁壘”不算好事物,但是打破這種狀況,可能帶來更大的損失。我當時持有這個觀點的原因是,越來越多地人將新能源汽車的發(fā)展緩慢的原因歸結于地方保護,直接的結果是,很多人不再去想辦法去思考如何真正地促進新能源汽車的發(fā)展,反倒是抱怨地方保護什么,而那些因為基礎設施等方面的最為緊急的問題反而被擱置了。

后來,政策層面給予了更為全局的考量,就是全國統(tǒng)一目錄,就是如果認定為新能源汽車,在全國試點城市中給予統(tǒng)一的認可定義,這樣不會導致一款車輛在上海是新能源汽車并且領取補助,而在北京就是傳統(tǒng)車輛的概念了,當然實施的過程有個時間滯后。

前段時間工信部發(fā)言人談到的“破除地方保護”的問題,這里面最大的博弈之處,便是如何在推廣城市積極性與破除地方保護之間作出一個平衡,至少從當下的新能源汽車推廣速度不力,特別是部分城市推廣進度為零也可以看得出來,推廣城市的積極性受到了嚴重的影響,這是筆者一年前不想要看到的情況,沒想到現(xiàn)在出現(xiàn)了。

破除新能源汽車地方保護難度在于,地方政府在利用自己的地方稅務為當?shù)仄髽I(yè)做一些事情,這對于地方政府來講,是個比較具有積極性的問題,如果讓各地企業(yè)都同時分一杯羹,要么表現(xiàn)在地方政府的扶持力度減小、要么取消,這是大家應該關注的主要問題。上級政府的新能源汽車補貼屬于全國試點城市范疇,對于地方政府的補貼來言,并沒有明確的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一定要給予什么樣的數(shù)額,而是根據(jù)地方政府的財政情況等方面的因素進行。

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地方政府補貼幾百塊也行、補貼幾萬塊也行,如果大家一味地去爭吵這部分補貼是否給予了省外的車企產(chǎn)品,地方政府完全可以采用更為簡單的方式進行,取消補貼或者減少補貼,讓大家爭搶的蛋糕一下子掉在了地上,這讓整個新能源車企都沒有得吃,這是筆者最為擔心的問題。

再者來講,地方政府補貼的資金多數(shù)來源于當?shù)氐呢斦杖?,地方稅務等方面,而當?shù)剀嚻笠彩沁@個部分出力最多的部分,羊毛出在羊身上,這個我國努力實施的“公車采購自主化”有著同樣的道理,最大的區(qū)別只是把放在國家層面的政策放在下一級政府上,這樣理解,雖然顯得有些另類,也不妨是一個相對充分的理由。

[責任編輯:趙卓然]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池網(wǎng)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nèi)容未經(jīng)本網(wǎng)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nèi)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nèi)容。涉及資本市場或上市公司內(nèi)容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jù)此操作,風險自擔!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電池網(wǎng))”的作品,凡屬媒體采訪本網(wǎng)或本網(wǎng)協(xié)調的專家、企業(yè)家等資源的稿件,轉載目的在于傳遞行業(yè)更多的信息或觀點,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nèi)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的,請在一周內(nèi)進行,以便我們及時處理、刪除。電話:400-6197-660-2?郵箱:119@itdcw.com

電池網(wǎng)微信
新能源汽車
中國電池網(wǎng)
丁華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