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彷徨的霧霾逐漸散去后,2014年汽車行業(yè)的第一縷陽光照在了新能源車的身上!中央部委關于新能源汽車的利好政策頻出,而各地也紛紛秀出自己的推廣規(guī)劃及目標,與此同時,車企們也頻頻出手,或抄底或研發(fā),爭飲新能源車市場化“頭啖湯”,就連博弈已久的配套設施問題也似乎有了日漸明晰的答案

利好政策頻出 新能源汽車產業(yè)化風暴席卷

當彷徨的霧霾逐漸散去后,2014年汽車行業(yè)的第一縷陽光照在了新能源車的身上!中央部委關于新能源汽車的利好政策頻出,而各地也紛紛秀出自己的推廣規(guī)劃及目標,與此同時,車企們也頻頻出手,或抄底或研發(fā),爭飲新能源車市場化“頭啖湯”,就連博弈已久的配套設施問題也似乎有了日漸明晰的答案。

“我國新能源汽車將正式開啟期盼已久的產業(yè)化”,似乎已成為2014年汽車業(yè)界的共識,而“863”計劃節(jié)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總體專家組組長歐陽明高甚至大膽預言:“年內中國的純電動車發(fā)展至少翻番”。

新能源汽車產業(yè)化升溫

來自中汽協的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售1 .76萬輛,同比增長了37 .9%,其中純電動銷售14604輛,插電式混合動力銷售3038輛。不過在減去城市公交車后,包含外資品牌在內的國內新能源汽車總銷量卻僅有2000輛左右。

不過,上述令人尷尬的數據卻在2014年有了完全不同的境遇。今年1月份的銷售數據顯示,比亞迪“秦”的銷量就已經超過600輛,而北京地區(qū)首輪參與電動車搖號的數量超過了3000輛。此外,隨著上海以及其他城市逐步公布新能源汽車發(fā)展政策,歐陽明高認為年內電動車到5000輛的規(guī)模應該非常容易。面對驟然升溫的市場,涉及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的各方力量均聞風而動。

車企的“圈地”與“超車”

馬年伊始,新能源汽車資產突然變得炙手可熱,中國車企紛紛抄底以補齊自身的新能源產業(yè)鏈。2月初,北汽為了提升其新能源汽車領域的設計、研發(fā)和制造的能力和水平,與美國新能源公司A tieva簽署股份認購協議,計劃收購A tieva公司25.02%的股份。同時,貫穿2013整年的美國菲斯科收購案也塵埃落定,萬向集團以1.49億美元的出價在眾多競標者中笑到了最后,成為了具備新能源汽車技術與生產能力的制造商之一。

然而,中國車企抄底的腳步并未就此停歇。吉利汽車上周宣布收購了英國電動車制造商E m eraldA utom otive,以加強對新能源汽車的研發(fā)。吉利控股集團公關總監(jiān)楊學良對南都記者表示,E m erald是一家專注研究汽車輕量化和新能源技術的企業(yè),主要開發(fā)電動廂體貨車。他稱,吉利此次收購是為幫助旗下倫敦出租車推出新能源車型,并通過此次收購同時加強吉利在輕量化、電動車等方面的研發(fā)能力。

事實上,各大車企除了加緊對新能源汽車產業(yè)鏈條的構建外,同時也加快了其市場化的步伐。多位整車企業(yè)相關負責人表示,新能源汽車業(yè)務是公司業(yè)務的發(fā)展方向,將加速沖刺實現“彎道超車”的夢想。

2月28日,江淮和悅第四代純電動家轎在上海正式發(fā)售。而東風日產啟辰品牌的純電動車晨風也已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地啟動面向私人用戶的試點運行。此外奇瑞汽車新能源業(yè)務負責人也透露,奇瑞已研發(fā)出兩款新的純電動及混合動力車型,將于9月正式推出,并將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的營銷體系。

“2014年是新能源汽車的拐點”,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表示,今年3月比亞迪雙模混合動力車“秦”將順利進入上海市場。通過實現公交電動化和私人車“雙?;钡膽?zhàn)略,比亞迪有望在2014年迎來一輪新的爆發(fā)期。

資本市場的寵兒

對新能源汽車產業(yè)前景樂觀的不僅僅是車企,2月份以來,資本市場對新能源汽車題材的追捧,也預示著新能源汽車的春天正在來臨。以江淮汽車為例,其和悅iEV 4電動汽車在上海正式上市消息一出,江淮汽車的股價隨之應聲漲停。

據不完全統計,2月份以來,在61只上市交易新能源汽車概念股中,有55只個股累計漲幅跑贏同期大盤,占比高達90 .16%。對此,長江證券研究員葛軍指出,隨著政策對需求的拉動以及車型供給的推動形成合力,預計2014-2015年新能源汽車產業(yè)增長將明顯加速。

[責任編輯:趙卓然]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池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涉及資本市場或上市公司內容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電池網)”的作品,凡屬媒體采訪本網或本網協調的專家、企業(yè)家等資源的稿件,轉載目的在于傳遞行業(yè)更多的信息或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一周內進行,以便我們及時處理、刪除。電話:400-6197-660-2?郵箱:119@itdcw.com

電池網微信
新能源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