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電設施建設是制約國內新能源車產業(yè)發(fā)展的重要原因,一定程度上看,基礎設施配套不完善是國內新能源車市場無法形成規(guī)模的主要原因,由于充電站、充 電樁網點建設不到位,消費者在考慮購買新能源汽車時就會有所顧慮。而另一角度來看,因為新能源車市場一直不溫不火,有些地方已經建好的充電設施長期閑置, 導致運營商虧損,其建設充電設施的積極性不可避免的會受到影響,基礎設施建設看似陷入瓶頸。
目前國內充電設施建設狀況如何?民營資本的介入會到來怎樣的機遇和挑戰(zhàn)?本期蓋世論衡特邀清華大學汽車研究所主任陳全世、東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戰(zhàn)略咨詢部資深顧問張翔、萊茵技術(上海)有限公司電動交通業(yè)務責任人沈灝圍繞此話題展開討論。
論衡之一:目前國內充電設施建設狀況如何,標準化工作的具體開展情況怎樣?
2014年,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頻繁刺激下,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呈現井噴式增長,全年銷量超過6.5萬輛,同比增長率接近270%。新能源車市場看 似逐漸進入正軌,但問題也來了,根據《政府機關和公共機構購買新能源汽車實施方案》規(guī)定,需要建設的充電接口與新能源汽車數量比例不能低于1∶1,而根據工信部1月27日公布的最新數據,目前國內已建成充電站723座,充電樁28,000個,從目前的數量和對發(fā)展的預期來看,充電設施與新能源車市場能否匹 配?
對于充電樁建設,陳全世直言就是要解決三件事:“規(guī)劃、供電、地。首要是規(guī)劃建在哪里,其次是要建設的地方能供上電,第三就是有地皮供停車?!爆F在 充電樁建設基本上沒有技術問題,主要是管理問題。陳全世提出:“充電樁的建設地方政府最為關鍵,在解決以上三個問題時,地方政府要做好規(guī)劃,否則,這個事 誰都做不好?!?/p>
張翔則認為地方政府在充電樁管理上還存在不少問題,以其做過調研的上海市為例,位于浦東世博園區(qū)的上海高瞻新能源汽車體驗中心建設有一定規(guī)模的充電 樁,這些設施由上海市電力局建設,但現在卻只是起到示范作用,不對外開放,僅供內部車輛刷卡才可以使用,嘉定區(qū)汽車公園內的充電樁也同樣如此。
除了政府層面(國家電網)的建設外,張翔還提到了第三方建設情況,一嗨租車與上汽集團有合作,運營有上汽的榮威E50電動車。在一嗨的租車點提供壁掛式充電樁,但這些充電樁卻僅供榮威E50使用。根據實際調研情況,上海市新能源車主多半都是在自家充電。
面對標準化工作的開展情況,沈灝坦陳車企希望國家層面能有統(tǒng)一的標準,而現在的情況是有標準,但是比較寬泛,不細致,在理解上容易出問題,導致公共 領域出現有接口但是無法充電的情況。不過,當前的新能源車市場畢竟仍處于起步階段,國家層面也不能規(guī)定的太細,把門檻設太高。沈灝同時指出:“當前要是雖 然還建在哪政策的頻繁刺激下,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呈現了充電樁跟不同品牌電動車之間的匹配還存在問題,車企、充電站供應商等多方參與者也都在為此事積極奔 走,以期達到共識,接下來很可能會在產品設計上做一些調整。”
張翔則指出,國內新能源車標準化工作的特點就是:起步晚阻力大。起步晚就造成國家在推行標準工作時,很多廠家已經按照自己的企業(yè)標準將產品生產出 來,此時再遵循國家標準就得重新設計產品,對廠家而言是一筆很大的損失,同時也會影響其市場競爭力。張翔告訴記者:“鑒于整車廠是地方納稅大戶,在各個地 方政府的支持和引導下,目前基本上都是按照域性標準來執(zhí)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