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純電動打法轉為混合打法,王傳福自陳“不能太理想化”;形勢雖好,比亞迪未來仍取決于新能源車崛起與傳統(tǒng)汽油車下滑哪個更快。
重新發(fā)現比亞迪:從純電動打法轉為混合打法
王傳福

苦熬三年之后,比亞迪重新回到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7月3日至10日這一周,上百家基金、券商蜂擁而至比亞迪,對新能源車密集調研。隨著2013年下半年一系列鼓勵新能源車政策的出臺,新能源車概念重新成為資本市場的寵兒。

回來之后,海通證券分析師鄧學發(fā)表了一份研究報告,認為中國新能源車市場浪潮已經到來,比亞迪整體實力領先同行,行業(yè)地位無可動搖,“2014年將成為比亞迪新能源車的爆發(fā)之年”,且公司“訂單飽滿,政策利好未盡,未來仍可期待”。

這不是鄧學一個人的看法,幾乎所有研報都建議買入或增持。過去一年中,比亞迪(002594.SZ/01211.HK)股價翻了1倍以上。

與上一輪巴菲特投資比亞迪引發(fā)的追捧相比,這次的新能源汽車熱似乎離真實的市場更近。

比亞迪2013年12月推出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秦”,銷量一直在迅速上升,7月銷出1100臺,上半年總銷量6599臺——這個銷量跟傳統(tǒng)燃油汽車比起來不起眼,但幾乎趕上過去五年比亞迪電動車銷量的總和。

售價為200萬元的純電動公交車K9,在2014年之前總共賣出了1000多臺。據比亞迪CEO王傳福透露,今年全年訂單數達5000臺,銷售額將達到100億元。

比亞迪的磷酸鐵鋰電池生產線告急,因為產能不足,很多訂單只能壓后交付。目前,其擁有1.6GWh動力電池產能的惠州工廠已滿負荷運轉。產能為3GWh的深圳坑梓動力電池生產基地正在加緊籌建,預計下半年投產。

比亞迪汽車銷售公司副總經理李云飛對財新記者形容說,“幸福來得太突然”。在比亞迪內部,彌漫著一種耕耘八年即將迎來收獲期的喜悅。

不過,電動車市場真的要爆發(fā)了嗎?能否持續(xù)?比亞迪會成為這個市場的王者嗎?仍然依靠補貼生存的新能源車,是否撐得住比亞迪從傳統(tǒng)到電動、從儲能到汽車的龐大架構?

瑞銀證券的研究報告警告說,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的高速增長,難掩其傳統(tǒng)汽車業(yè)務下滑之困。未來三到五年內,電動車都很難在中國大規(guī)模普及,因此比亞迪盈利的主要驅動力還是來自于傳統(tǒng)汽車板塊,但這部分會加速下滑。瑞銀甚至認為,比亞迪將過多的精力投入到新能源汽車的研發(fā)中,導致傳統(tǒng)汽車業(yè)務的車型研發(fā)和投放節(jié)奏放緩。

硬幣的另一面很難被忽略。整個7月,速銳只賣出3445輛。售價7萬-9萬元的速銳曾經是比亞迪寄予期待的明星車型,去年12月還保持月銷萬臺的水平,今年卻一路下滑。整個上半年,比亞迪汽車的銷量為20.74萬臺,只完成了年計劃55萬臺的37%。

“7月銷量太低,大家都傷心了?!本W名為“感受365”的迪粉(比亞迪的粉絲——編者注)說。另一名迪粉“亞洲摩根伯爵”更失望。“這是要倒閉的節(jié)奏。”他說,“新能源再猛也要靠傳統(tǒng)車墊背。比亞迪現在危機太嚴重了,連一款過萬的車都沒了。1300億市值靠這個銷量難以撐住?!?

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在漲,但是趕不上傳統(tǒng)板塊下滑的速度。在私人汽車市場,根據“秦”目前的銷售態(tài)勢和預訂情況,比亞迪估計“秦”全年銷量可達1.5萬輛,這也只相當于速銳高峰期的月銷量。

可以指望的是純電動公交車K9。比亞迪希望政府采購和出租車采購會成為拉動新能源車消費的主力,但截至6月底,據財新記者統(tǒng)計,K9上半年實際交付819臺。

至于今年9月即將上市的騰勢,這款純電動車由奔馳和比亞迪共同開發(fā)四年,用的是比亞迪的芯,奔馳的殼,預計售價37萬到40萬元(補貼后約25萬到28萬元),對標特斯拉,主打中高端市場。是否真能成勢,仍有待市場檢驗。

比亞迪內部和外部的批評者們都認同,比亞迪在電池和電機電控技術上投入很多——這是它最長的長板。比亞迪希望借此在電動車上實現自主品牌的升級,彎道超車,但傳統(tǒng)汽車始終是一個難以超越的階段。

除了騰勢,比亞迪所有電動車都在原有的傳統(tǒng)油汽車的平臺上開發(fā)設計,“秦”與速銳用的是一個底盤技術和外觀設計。比亞迪在產品細節(jié)上一直存在問題,品牌營銷和市場推廣是最短的短板,這制約了它在傳統(tǒng)汽車市場上的持續(xù)拓展,也同樣影響到其新能源車的市場表現。對比亞迪的更尖銳的批評,稱其為“無風格的快餐式拼湊設計,混亂的車型布局,屌絲化的宣傳”。

[責任編輯:中國電池網]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池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涉及資本市場或上市公司內容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電池網)”的作品,凡屬媒體采訪本網或本網協(xié)調的專家、企業(yè)家等資源的稿件,轉載目的在于傳遞行業(yè)更多的信息或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一周內進行,以便我們及時處理、刪除。電話:400-6197-660-2?郵箱:119@itdcw.com

電池網微信
比亞迪
電動卡車
中國電池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