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2009年組建團隊開始研發(fā),之后幾年里,根本沒有人搭理電動汽車這種東西,撐到2013年,大洋彼岸的特斯拉火了,它給整個產業(yè)界帶來了信心,媒體和資本市場的追捧,幫國內電動汽車行業(yè)做了用戶推廣和教育。陳峰回憶:特斯拉從2013年4月份開始聲稱賺錢了,所有的投資人開始找中國的特斯拉。
“然而中國沒有特斯拉。”陳峰如此自嘲。他還說,中國只有小米,不過小米是在配套非常成熟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而電動汽車領域,一切都是新的。
包括電池的研發(fā)——電動汽車最核心的部分,也是從零開始。國內的一些電動汽車制造,本質上是汽車公司為了賺國家補貼,近年來國家對于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力度不小,這導致很多電動汽車并沒有做到真正的技術創(chuàng)新,而是在傳統(tǒng)燃油車上改造,設計一個位置,把電池裝上去,不同的車型用不同規(guī)格的電池,電芯質量、能量密度、形狀、包裝材質,參差不齊,用戶自然擔心電池的安全隱患。
即便是特斯拉,也沒能解決電池著火的問題,一旦發(fā)生車禍、遇到重物撞擊,特斯拉也會自燃。
因為特斯拉電池的內部是多個小型鋰離子電芯,這些電芯通過串聯(lián)、并聯(lián)的方式排列成箱,進行包裝,成為一大塊整形電池,特斯拉在電芯之間沖入冷卻液體,讓電芯降溫,在受到撞擊之后,這些液體泄露,電芯暴露在空氣中,遇火燃燒。國內一些制造商在電池內部裝電扇,為電芯降溫,一旦螺絲松動、電扇故障,電池依然容易起火。
關于電池包裝,國外并沒有特別先進的技術可以借鑒,沒有哪家做電池包的工廠產量很大。即便特斯拉和松下在內達華州建設電池廠,也不過是松下提供電芯,特斯拉自己包裝電芯。
時空汽車中,一塊電池由1098顆電芯組成,構造與特斯拉類似,不同的是,電芯之間填充的是一種特殊膠水,這是時空汽車自己研發(fā)的灌膠包裝技術,道理類似于:把電芯包裹在一個大果凍里,阻隔了氧氣,電芯遇火,只會在箱體里爆,無法燃燒。電池遇到撞擊的時候,灌膠技術起到了緩沖電芯的作用,電芯彼此不會彼此撞擊。
2009到2013年,陳峰的團隊主要在研究、考證電池的技術,做了無數(shù)極限試驗,包括重物壓、火燒、水泡、10米摔……用于實驗的產品成本接近千萬元人民幣??梢哉f,能源供應,即電池的設計與制造,才是估值10 億美金的基礎。
機器正在并聯(lián)焊接電芯
焊接好的電芯整齊排列在鋁箱里,一塊大電池含有1098顆電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