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壓之下的長城汽車(601633.SZ,02333.HK)終于出手了。一向謹慎的長城汽車日前宣布,計劃募資168億元投向新能源汽車的研發(fā)。
研發(fā)投入一直備受詬病的長城汽車此次定增可謂是下了“血本”。在依靠一款汽車打天下多年以后,長城汽車再次為自己尋找第二條腿,只是長城汽車的目標確實遠大,而其挑戰(zhàn)亦顯而易見,且不說股價與定增價早已倒掛,長期研發(fā)投入與短期盈利之間的矛盾又該如何調和呢?
押注新能源汽車
7月10日晚間,停牌多日的長城汽車發(fā)布定增預案,公司計劃以43.41元/股定增3.87億股,募資168億元,全部資金都將用于新能源以及智能汽車的研發(fā)項目。
根據(jù)預案,在168億元募資的投向中,40億元投向年產50萬臺的新能源智能變速器項目,17億元投向年產50萬套的新能源汽車電機及電機控制器項目,10億元投向年產100萬套的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系統(tǒng)項目,剩余101億元全部用于研發(fā)投入,分別是投入50.8億元的新能源汽車研發(fā)項目和50.2億元的智能汽車研發(fā)項目。
這是長城汽車登陸A股近五年以來的首次再融資,與IPO時39.55億元的募資額相比,長城汽車此次定增募資足足增加3倍有余,也成為公司上市以來車企最大的定增融資案,緊隨其后的是比亞迪(002594.SZ)一個月前150億元的融資案,其融資投向同樣包括新能源項目,擬投入的募資額也恰是50億元。
對于項目前景,長城汽車表示,年產50萬臺新能源智能變速器項目預計可實現(xiàn)年收入約85億元,凈利潤約13億元;年產50萬套新能源汽車電機及電機控制器項目預計可實現(xiàn)年收入約48億元,凈利潤約8億元;年產100萬套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系統(tǒng)項目預計可實現(xiàn)年收入約54億元,凈利潤約4億元。上述三大項目建設期都為30個月。
而投入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和智能汽車研發(fā)項目并不直接產生經濟效益,主要是為了將來推出新一代汽車增加技術鋪墊。
對于新能源汽車,長城汽車很難說是先行者,因為直到2012年公司才開始對這個領域布局。在當年年報中,長城汽車表示,公司設立專業(yè)的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發(fā)團隊,并推出了新能源車型哈弗E、長城C20EV。其中,長城C20EV已獲得國家汽車產品公告可進行商品化銷售。
但在此之后,長城汽車的新能源項目似乎再難有突破,公司在以后的年報中都沒有提及新能源項目的進展,僅僅表示“將在提升傳統(tǒng)汽車市場份額的同時,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的研發(fā)投入,適時推出本集團的新能源車型,為本集團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
在定增預案出爐之后,長城汽車的A股股價在連續(xù)下跌后早已遠離了定增價,截至7月22日,兩者之間已經倒掛18.01%,而在港股市場,長城汽車復牌后的首個交易日跌幅超過13%,與4月初60.7港元的歷史峰值相比,長城汽車的港股股價已經跌幅過半。
高端化的H8上市不利,新能源的技術儲備不足,這一切都在2015年集中叩問長城汽車,多年的研發(fā)投入短板如今成為長城汽車發(fā)展的羈絆,對于單一車型的公司來說,長城汽車承受不起太多的失敗。
銷售維艱
6月底,長城汽車在官方網站宣布,旗下長城C30、哈弗H1、長城M4、C50四款車型開始全國范圍內的讓利促銷。而在此之前半個月,長城汽車旗下最熱銷的哈弗H2、H6和H8、H9已經提前降價了。可以說,經過兩次降價,長城汽車旗下的產品已經是全線優(yōu)惠了。
如果說對于銷售不暢的冷門產品降價促銷情有可原的話,長城汽車此次降價是拿手中最熱銷的H6開始的。對于一款售價超過10萬元的汽車來說,降價數(shù)千元并不足為奇,但對于旗下最熱門且是全國銷量第一的SUV突然降價,還是略顯突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