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其實沒有像一般人所想的可以進展那么快,尤其是化學技術,如電池。 半導體、計算機科技,或許已經進入了摩爾定律的循環(huán)(編按:指效能每18個月會提高一倍,而價格會下降一半),這個臺灣應該感觸很深(笑);但化學,相較于其他科學,處于一個比較緩慢的狀態(tài)。 盡管如此,設定目標,知道愿景在哪里,仍是非常關鍵的,有目標才能知道自己要往哪里去,才能讓夢想成真。
問:松下投資在能源相關產業(yè)的資源有多少?
答:我們每年大概會投資6%營收在研發(fā)上,未來4年準備了大概1萬億日元(約合新臺幣2550億元)作戰(zhàn)略投資,但這指的是整個公司,如同我剛剛說的,能源涵蓋其他所有產業(yè),很難區(qū)分。
問:松下在能源產業(yè)的野心與未來目標是什么?
答:我們并沒有特別針對能源產業(yè),而是看整個公司,我們希望到了2018年,松下成立滿百年之際,營收可以達到10萬億日元;2014年大約是7.7萬億日元。
談伙伴,馬斯克的理念跟松下一致
問:松下似乎很挑合作伙伴,你們篩選的標準是?
答:我們只找愿景相同的,一切都要從這里開始。 以特斯拉為例,馬斯克有很強烈的動機,他不是只想要賣車,而是減低二氧化碳排放,從我跟他認識的第一天起,他的愿景從來沒有改變過。
一個經典的案例是,2014年他們宣布要開放所有專利,這根本違反一般的商業(yè)邏輯! 但他說:“我的愿景是要讓電動車滲透到各個角落。 ”這讓我印象深刻,也跟松下一貫的理念相同,所以我們會愿意傾力支持。
問:為什么你對環(huán)保這件事這么執(zhí)著?
答:其實環(huán)境污染是可逆的,只要你努力。 14年前的東京,一年中沒有幾天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富士山,但是現(xiàn)在你看(拿出手機,秀出富士山的照片),這是我2014年冬天拍的,你看這個天空,很干凈、很藍,這是我覺得日本應該要有的樣貌。
亞洲有太多汽油車,排放了太多廢氣,我覺得這件事情是可以、也應該要被改變的。 日本已經做到了,我相信臺北也可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