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人知道這些問題的確切答案,然而鮑爾對自己的觀點深信不疑。當被問起寶馬i3電池20年使用壽命,鮑爾稱消息可靠,只需要一個月便能證明。確切的說

沒人知道這些問題的確切答案,然而鮑爾對自己的觀點深信不疑。當被問起寶馬i3電池20年使用壽命,鮑爾稱消息可靠,只需要一個月便能證明。確切的說,電池壽命具體時間為20年零9個月。而在此時間之后,電池充電后依然能夠達到原始容量的80%。

寶馬/三星/特斯拉/松下對比 哪家的電池更好?

在否認了鮑爾的觀點之后,Denis Rakcheev補充稱,鮑爾未提及一個重要的問題,關于電極的設計。高能量密度值是由鋰離子能夠吸附的表面積定義的。該比表面積是可操控的,例如通過納米結構增加電極表面孔隙率從而增加更多電極材料層級。增加電極表面是個昂貴的過程,要求謹慎測試以確保元件的耐熱性以及動力特性。于是,人們在能量密度以及功率密度中間使用黃金材料。寶馬通過使用低能量密度電池達到了目的。這是個強強對決,在電池元件的主要細節(jié)都被對比過之后,到底誰的弱點更大?

鮑爾在2013年的采訪中稱,對于這些壽命長的電池而言,存在價格權衡問題。但他沒有說明價格,只是提到寶馬電池元件比特斯拉貴。寶馬i3使用的壽命高達20年的電池元件,明顯能夠提供高性能,缺點是每千瓦時的花費也更高。但是在電池管理方面他們不需要花費太多精力。只需要每千瓦時250-300歐元的成本,電池就能擁有高性能以及更長的壽命。(值得注意的是,該采訪是2013年發(fā)布的,現在的價格肯定不一樣了。)

Denis Rakcheev對此的回應是,如果鮑爾不能提供寶馬跟特斯拉電池在每千瓦時成本,kWh/kg以及kWh/m3的重要參數對比,那么他的話就不可信。電池壽命逐漸變成電池管理問題(耐熱性,80%荷電狀態(tài),80%隨選排量,最高耗量管理),減少對鋰離子化學過程的依賴(除非談及不同的化學過程,如鋰-空氣電池,液流電池或其他混合電池)。

鮑爾稱,特斯拉電池使用了不可能使用20年的18650鋰電池。該電池如果小心點使用,最多只能使用八年;而如果經常使用或者在相對比較熱的地區(qū)使用(如地面溫度可高達六七十攝氏度的加州),那么電池的使用壽命只能有四五年。

不得不說,如果特斯拉電動車的電池真的如聲稱的最多可以使用八年,卻提供了八年的保修就有點奇怪,不過,如果電池壽命只有四五年,那就說得通了。這里重申一下,鮑爾的評論是基于特斯拉使用了標準18650鋰電池,而特斯拉所采用的電池元件明顯與此不同。如Denis Rakcheev所說,還需要考慮一些別的參數。而鮑爾似乎并不知道這些額外的參數是什么,并且做出了奇怪的假設。

筆者多次要求特斯拉汽車公司查看上述內容并對電池壽命(下降至80%電池容量)作出回應,并希望該公司說明電池十年和二十年后的容量,以及在聲稱的電池壽命期限內設定保修期的原因。可惜,只收到了一篇發(fā)布在主流媒體上的文章鏈接,該文章討論的是特斯拉能源的固定式蓄電池產品,與特斯拉汽車使用的電池完全不同,對于解釋清楚問題所在并無幫助。

因此,特斯拉并未給出電池問題的相關細節(jié)。根據資料,特斯拉電池保修期為八年(保證電池容量在八年內不會降低到原始容量的80%以下)。如果不是特斯拉宣稱電池壽命僅為八年(實在太短了),筆者認為電池壽命至少應該為十年。

綜上所述,讓我們回到本文主題,電動車電池哪家更強?

更強只是一個主觀詞,我們必須客觀地通過成本,性能以及壽命的平衡進行評價。我們無法直接斷定寶馬的電池性價比更高,因為特斯拉在豪華轎車銷量上排行第一,而寶馬i3的銷量只是中等水平。就算不考慮特斯拉電池的高功率密度,寶馬i3前期成本太高也不受消費者歡迎。而消費者買車的時候,都不會考慮得太長久,很少有人買車(或者租車)的時候考慮到汽車20年后的狀況。

也就是說,我們根本無從判斷是否寶馬i3汽車的電池壽命真的是特斯拉電動車的兩倍長,而且特斯拉汽車的續(xù)航里程數就算從250公里降至200公里(降低了總里程數的20%),也比寶馬i3從80公里降至64公里強??梢悦黠@預測出特斯拉汽車在二手車市場的表現也會比寶馬i3好。

盡管如此,討論汽車制造商應該采用何種電池技術依然十分有趣。幾年過后如果我們再來對比下特斯拉的Model S和寶馬的i3,就會涌現更多的觀點,那時會有更多寶馬i5以及其他電動汽車進行對比。寶馬公司是否能夠如寶馬i5首位車主Tom Moloughney所希望的那樣,生產出價格可以與特斯拉Model 3一爭高下的產品?或者說這個要求太過分,因為寶馬使用了壽命很長的三星SDI電池?幾年后,特斯拉電池是否能繼續(xù)有超出預期的表現,還是嚴重退化導致車主想要升級而且該車在二手市場貶值太快?這些都是筆者希望在未來得到答案的問題。

最后,還有一點值得一提。丹尼斯-拉克切耶夫(Denis Rakcheev)曾經提到過,電池組組裝方式也能影響電池成本、性能、甚至壽命。特斯拉使用了數以萬計的18650型鋰電池,每塊特斯拉電池3.2-3.4安,而其他公司使用的為60-94安電池。這兩種方法各有利弊。特斯拉的矩陣式組裝很貴,換一個小元件很便宜,單元級控制溫度更簡單。而其他公司的設計方式大致相反:組裝很便宜,換一個大元件很貴,由于大尺寸元件擴散速度很慢,會導致熱控制不均衡或者成本很高。

[責任編輯:張倩]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池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涉及資本市場或上市公司內容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電池網)”的作品,凡屬媒體采訪本網或本網協(xié)調的專家、企業(yè)家等資源的稿件,轉載目的在于傳遞行業(yè)更多的信息或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一周內進行,以便我們及時處理、刪除。電話:400-6197-660-2?郵箱:119@itdcw.com

電池網微信
電動汽車
電池
中國電池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