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在中國新能源領域搶得先機,誰就能贏得汽車行業(yè)下一階段的勝利?在新能源“破冰”號角吹響之時,寶馬、奔馳各自表現(xiàn)如何,高檔車市場格局又會否發(fā)生變革?
中國新能源汽車雖已發(fā)展多年,但依然面臨諸多障礙。隨著習主席的首次表態(tài),各類政策針對性逐步加強。開放充電設施、破除地方壁壘,統(tǒng)一充電標準……近期以來,新能源汽車似乎與普通老百姓越來越緊密了,長期以來新能源汽車推廣的“堅冰”,有望借此融化。
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車上的動作和投入,有目共睹,傳統(tǒng)汽車還無法抗衡跨國品牌,自主品牌在國家扶持下,紛紛尋求新能源汽車的突破,北汽、上汽、長安、比亞迪、江淮等,動作頻頻。
然而,一個趨勢不得不注意,那就是高檔車品牌在中國市場的動作。盡管截至目前,直接進口還無法享受政府優(yōu)惠政策或者補貼,但是寶馬、奔馳等高檔車品牌通過合資或者直接進口,左拳右腿,高舉高打,圖謀及早占據(jù)中國高檔電動汽車市場的意圖早已顯現(xiàn)。
寶馬在新能源、尤其是電動車領域早已布局多年,“破冰”號角一旦響起,便快馬揚鞭、一路絕塵;而其老對手奔馳則似乎有些猶豫不決,多方嘗試后,最終“改道”插電混合。
寶馬“搶跑”充換電基建 希望星星點火,蝴蝶效應
不久前,國家電網(wǎng)宣布將向非國資開放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市場。寶馬隨即“搶跑”,攜手國網(wǎng)上海電力和上海世博(發(fā)展)集團,六一前在上海世博園區(qū)建電動車推廣示范區(qū)。
50個公共充電樁將在超過5平方公里的示范區(qū)內(nèi)分期建成,覆蓋世博園、央企總部及綠谷區(qū)域。寶馬大中華區(qū)總裁兼首席執(zhí)行官安格表示,寶馬就是希望通過世博園的示范運營,對電動車的推廣起到蝴蝶效應。
寶馬在電動車領域的探索始自上世紀70年代。1972年,一輛以鉛酸蓄電池為動力的BMW 1602電動汽車被用作當年慕尼黑奧運會的引導車。1991年法蘭克福車展上,寶馬推出了BMW E1鈉硫電池驅動概念車。
中國市場,寶馬在2011以及2013年,分別在北京和深圳開啟了MINI E和BMW ActiveE這兩款電動車的實路測試。寶馬在用戶特征、用戶日常使用習慣、用戶接受程度以及對充電設施的需求等方面積累了大量一手資料。
今年4月的北京車展上,寶馬展出了純電動車i3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跑車i8,按照規(guī)劃,這兩款產(chǎn)品都將在9月通過進口方式導入中國。從2011年寶馬提出“i品牌戰(zhàn)略”到如今i3即將上市,i系列產(chǎn)品被寶馬傾注了最前沿的電動車科技,并賦予了決定未來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