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A股和H股的具體換股比例均為1.1,即1股北車換1.1股南車股票。公告上稱,換股比例是以雙方各自首次董事會決議公告日前20個交易日的交易均價作為市場參考基礎,綜合考慮歷史股價、經營業(yè)績、市值規(guī)模等因素,由雙方公平協(xié)商而定。
公告中稱,新公司的名稱初步擬定為“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車公司”),總股本將為272.9億股,南車集團(及其下屬企業(yè))和北車集團(及其下屬企業(yè))分別持股28.9%和27.0%。南北車集團均由國務院國資委全資擁有。
合并由國資委、證監(jiān)會等有關部門批準之后,中車公司將承繼及承接中國南車與中國北車的全部資產、負債、業(yè)務、人員、合同、資質及其他一切權利與義務,兩家公司在交易完成之前仍將繼續(xù)獨立運作。
公開資料顯示,根據南北車 2013年營收數據計算,合并而成的中車公司年收入接近2000億元,其中高鐵動車組收入就可達到440億元,遙遙領先于德國的西門子、加拿大的龐巴迪和法國的阿爾斯通等主要國際競爭對手。
有媒體評論稱,南北車的合并,意味著國務院國資委下轄的企業(yè)集團由112家縮減為111家,也意味著一家世界級軌道交通裝備巨無霸的誕生。
但也有人認為,南北車合并后會破壞國內市場的競爭局面,造成一家獨大,也就是形成所謂的壟斷。
經濟學家宋清輝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指出,南車北車合并釋放的一個重要積極信號,就是高層要對國資作出調整,為推進其他的央企重組提供示范效應。兩車合并雖然是大勢所趨,但仍存在負面影響。南車北車的合并是一種改變市場結構的行為,若合并引起市場的高度集中,就會形成市場壟斷。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向時代周報直言,此次南北車合并就是為了壟斷,特別是技術上的壟斷。他說,中國的高鐵技術如今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合并之后,就不會再造成技術上的流失。王夢恕說,之所以合并南北車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今后兩車之間的海外競爭就不存在了,“之前南北車的海外競爭有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了拉關系,跑門路上,互相打壓價格,以后不會再有這些問題了?!?/p>
王夢恕是幾十年的老鐵路人,對于南北車的合并,他一直持肯定的態(tài)度,在他看來,南北車本來就不應該分開,“影響國家的發(fā)展”。
種種跡象表明,中國南車和中國北車的合并并非意料之外。
有說法認為,南北車合并之后,會對鐵總的機車招標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鐵總在南北車合并一事的態(tài)度是強烈反對的,王夢恕并不認同這個說法,他認為南北車合并成中車集團實際上對于鐵總來說是一件好事情,國內就一家機車生產廠商,那以后購買機車的大單就不用再采用招標的方式,可以直接指定中車集團來完成。
王夢恕說,之前就出現過為了爭奪鐵總訂單以及地方城際鐵路訂單,南北車互相壓價,惡性競爭的事件,“合并后,雙方只需要協(xié)商需要什么型號,價格是多少什么時候交工等問題就可以了,這樣還能避免不少因搶單造成的腐敗問題?!?北京交通大學教授趙堅也認同這個說法。他向時代周報分析,目前不管是國內市場,還是海外市場,項目招標都是以南北車的下屬單位為主體,合并之后,下屬單位之間的競爭依然存在。
援引一位鐵路行業(yè)的人士的分析,南北車合并猶如當年鐵道部分拆一樣,對行業(yè)影響不大,因為南北車目前最大的業(yè)主是鐵總,鐵總招標對象是南北車的下屬公司。
趙堅說,“南北車合并之后,在海外項目競標上,中車集團就會有統(tǒng)一的協(xié)調,這樣完全可以避免目前的惡性競爭”。他認為,現在南北車在技術研發(fā)上投入都很少,不到營收的5%,合并后有利于集中力量搞研發(fā),突破高鐵核心技術。
高層競爭不存在?
中國南車和中國北車發(fā)布的公告顯示,雙方要依循“對等合并、著眼未來、規(guī)范操作”的原則?!皩Φ群喜ⅰ笔顷P鍵詞,這就是說合并不以任何一方為主導。在兩家規(guī)模相當,營收、利潤規(guī)模等各項指標都難分伯仲的企業(yè)中,如何進行具體的業(yè)務整合和人事安排相關事宜,都成為了業(yè)界關注的焦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