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當升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中國有色金屬工業(yè)協會鈷業(yè)分會會長李建忠
中國電池雜志-中國電池網11月17日訊(肖何 北京報道)在2015年第3屆中國(武漢)鋰電新能源產業(yè)國際高峰論壇(ABEC 2015,鋰電“達沃斯”)上,北京當升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中國有色金屬工業(yè)協會鈷業(yè)分會會長李建忠發(fā)表了題為《全球鈷資源現狀及發(fā)展》的演講報告。據悉,來自全球鋰電新能源產業(yè)鏈的企業(yè)或機構嘉賓550多人匯聚武漢,縱論行業(yè)現狀、存在問題及探索解決方案。
李建忠表示,鈷在中國77%以上是用在了電池領域,這個比例是非常高的,即使從全球來看,鈷的用量也有46%左右是用在電池行業(yè),占據了最大的市場份額。
整個鈷產業(yè)鏈上游包括采礦,選礦,然后是冶煉環(huán)節(jié),中國國內一般是從事后面的精煉環(huán)節(jié),產出的產品包括鈷鹽和一些金屬,然后用鈷鹽向下延伸做四氧化三鈷、三元前驅體,最后進入鋰電池終端消費。中國一些金屬鈷可以用在超級合金,硬質合金等等。除了以鈷為主的礦產之外。還有一部分鈷來自于煉鎳、煉銅的副產品,產出形式一般是作為濕法冶煉中間品,如粗制碳酸鈷、粗制氫氧化鈷等等。前些年中國從剛果進口的主要是鈷精礦為主的鈷原料,現在的原料結構中鈷精礦越來越少,濕法冶煉中間品越來越多。
鈷的供應結構這幾年發(fā)生很大變化,以前一半多是來自原生鈷,副產品占比例比較小,特別是中國,以前80%以上的都是鈷精礦。但是這幾年,情況發(fā)生了逆轉。主要是由于兩個原因,一是前幾年的鎳和銅價格比較好,所以鎳和銅大量產生,帶來大量副產品,這些副產品絕大部分輾轉進入中國。第二個原因,剛果國家法規(guī)盡量限制原礦出口,希望要在當地深加工,增加附加值。從2006年到2014年,原生鈷占比從原來51%下降到現在6%,也就是說94%都是副產品。
盡管中國缺乏鈷資源,但是中國的鈷加工業(yè)務在全球是最大的。接近全球的50%的精煉鈷來自于中國。
全球的鈷資源的分布和目前供需情況。從上個圖上可以看到,全球陸地鈷儲量有1100萬噸,非洲剛果金占全球鈷資源的一半以上,除了非洲以外,澳大利亞還有一部分,還有古巴有一部分,還有贊比亞,俄羅斯等等。2014年,全球的精煉鈷產量8.8萬噸。從來源地追溯,全球將近70%的鈷是來自于非洲,當然還有17%的是太平洋地區(qū)。還有10%是來自于北美,古巴也是比較多的國家。鈷礦的供應商分布也非常集中,嘉能可、自由港、歐亞資源和Inco等前四家已經占了65%。
據李建忠介紹,中國全球鈷的消費量,根據Darton公司的報告,2014年全球鈷消費85600噸,基本上產銷平衡。其中3.9萬噸用在電池上,第二大的是用在超級合金。所以鈷的應用主要是電池上用得比較多一些。
從消費結構上來說,雖然說現在全球的鈷用在電池上占46%,可是前幾年用在電池上只有22%,用在合金上的多一點,超級合金加硬質合金約1/3。但是到了2014年這個結果發(fā)生變化了,將近一半是用在電池上,用在超級合金占18%。
根據Roskill公司的預測,未來鈷的需求最近幾年保持6%以上的年均復合增長率,預計到2017年這個需求量已經超過10萬噸,而按照CRU的預計,在2020年之前幾乎沒有太多的新的供應增加。到2019年,全球鈷礦總的產出量的在12萬到13萬噸左右,最終成為精煉鈷的量會更少一些,這對于需求來說是比較緊張的。
根據Darton公司提供的數據,在2015年之前,基本上是供需平衡,可能稍微有一點盈余,并不大,三兩千噸的盈余。但受全球大的經濟關系的影響,也受鎳、銅整個價格走低,把鈷價格拉低了。這兩年鈷一直低迷,但是從2016年開始,這個需求已經出現了大于供應量。
李建忠表示,鈷在中國的情況也是基本供需平衡的,2013年差不太多,稍微有一點缺口。2014年基本上持平,2015年中國今年進口量稍微多了一點,預計今年會有三千多噸的庫存,多余的庫存加上大環(huán)境的影響,造成整個的鈷價比較低迷。
中國新能源汽車未來使用材料主要是三元材料,里面就含有鈷。日本B3公司的報告顯示,2015年全球正極材料大概是15萬噸左右,這里邊包括鈷酸鋰,三元材料等等。去年有12萬噸,2015年比2014年增加了三萬噸左右正極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