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沙龍,主要是談的這個,截取了一些非常有趣的想法。
當前2014年的市場,已經預期30萬輛的規(guī)模,主要集中于河北、山東和江蘇和浙江四地,據我的個人了解河南安徽也有小規(guī)模的企業(yè)在做。
從地理上來看,這些區(qū)域熱冷事宜(在東北地區(qū),無完善熱管理的鋰電系統特別是加熱系統的電動汽車,過去就是躺車的節(jié)奏),處于平原地區(qū),無很多的山路(西部地區(qū)對車的操控性、加速性能要求較高)。
在社區(qū)的討論過程中,達成共識的是,未來可能有兩條發(fā)展路線。
第一條路線:目標市場是替代電瓶車,是將兩輪摩托車變成四輪摩托車;這部分的市場需求對價格很敏感,而且整個市場太散,主要由小企業(yè)極端競爭,引發(fā)售價的急劇降低。從2013年的平均售價3.5W,到現今2014年的3W,明年預期2~2.5萬。這條路線,最大的風險是道路管控、鉛酸電池的國家管控。
第二條路線:就是精品的微型電動汽車,這個類似于周先生和我提過的將性價比做到極致。從工藝上達到原有奇瑞QQ比亞迪F0的指標,讓這類車有車的體驗;從性能上達到國家的公告要求,能夠突破牌照和補貼的門檻,類似于知豆,但是需要進一步更好的提高。
在技術細節(jié)上,也聊了不少的路線,特別是提到一個話題:
類似于這類微型電動汽車,是否可以將每度電的電動里程進行提高?是否可以通過系統的設計,從底盤、動力電池、驅動系統以及外殼甚至推薦車速的設計使得單車的使用性價比做更高的優(yōu)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