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德國政府通過政策性銀行——德國復興信貸銀行(KfW)對家用太陽能電池儲能系統進行補貼。
KfW截至2015年的數據顯示,2013年至2014年,德國光伏發(fā)電電池儲能系統裝機數量增長率超過50%,并在2015年4月達到1萬余套。目前,德國家庭光伏發(fā)電裝機數量有150萬套。
歐盟委員會估計,如果家庭光伏發(fā)電系統的峰值功率為1.5kWp,儲電時間2小時,即3千瓦時的電池,可將自產光伏電量占家庭耗電量的比重,從原先的30%提高到45%到75%。因此,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預計,2016年家庭光伏發(fā)電與電池儲能系統將達到“電池平價”,即:光伏發(fā)電費用加電池儲能系統的成本價與居民購電價格持平,約為0.32歐元/千瓦時。
德國、意大利之外的其他歐盟國家,在實現“電網平價”后,也紛紛采取淡出并網補貼的政策。
分析公司IHS在2014年發(fā)布的數據顯示,全球家庭光伏發(fā)電電池儲能裝機容量,將從2014年的90MW增長至2018年的900MW,其主要增長市場為德國、意大利與英國。電動汽車領軍者特斯拉也在2015年4月,推出7千瓦時與10千瓦時兩個版本的低成本家用電池產品Powerwall。
歐盟委員會在2015年7月發(fā)布的報告亦顯示,這種鼓勵家用光伏儲能設備的政策,也有助于提高電動汽車的使用率。來自移動儲能市場和固定儲能市場的雙向利好,使得電池價格降低與電池工廠投資相互促進。特斯拉亦在2015年3月宣布,在美國內華達州建立電池工廠Gigafactory。預計2020年建成時,其年電池產量將達到35GWh。
除了居民光伏電池儲能市場,一些公司也開始瞄準工廠這一類耗電大戶。通用電氣公司(GE)在柏林的混合電站是用電池和儲熱設備兩種儲能介質,對熱電聯產和光伏發(fā)電兩種發(fā)電模式進行優(yōu)化,從而調節(jié)自己工廠的峰谷用電。目前,這套設備仍在測試階段,尚未完成一個年度生產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