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反,許多的中國消費者會選擇國產品牌的價值更高的智能手機,這將使得蘋果無法在中國繼續(xù)保持手機銷售的高增速。從中國手機市場份額數據來看,中國的消費者實際上已經在更多選擇國產品牌。
這位專家指出,在2015財年蘋果的收入增長中,中國占到了53%,未來,除非中國經濟在2016年“奇跡般的被治愈”,或是華為和小米兩家公司無法推出優(yōu)秀的手機,否則中國已經不再是蘋果的增長發(fā)動機。另外,蘋果也無法在全世界其他地方尋找到類似中國市場的高增長機會。
這位專家指出,庫克押注中國市場并沒有錯,中國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如果一家廠商不在中國市場建立存在,將是一種“犯罪”。
對于蘋果來說,2015年全力聚焦中國市場,獲得的回報相當于發(fā)布了一個重大新產品,不過目前看來,蘋果在中國市場的神話即將結束,蘋果這位“科技魔術師”再也變不出新戲法,未來等待蘋果的將是某種停滯。
用新市場彌補創(chuàng)新的疲弱
從喬布斯時代到庫克時代,蘋果發(fā)生了巨變。如果說喬布斯依靠具有劃時代革命意義的優(yōu)秀產品一次又一次地推動蘋果“跨越式發(fā)展”,那么在產品和技術方面缺乏遠見卓識的前運營高管庫克,則是依靠更為傳統(tǒng)甚至是平庸的手段擴大蘋果的營收,其中包括“機海戰(zhàn)術”,用更多產品線去迎合不同的消費群體,從而擴大收入(喬布斯反對去迎合消費者)。
作為智能手表產業(yè)的落后者,庫克主導推出了蘋果手表,但是外界評價一般,蘋果一直罕見地未公布蘋果手表的銷量。
在手機上,庫克模仿三星的大屏手機,推動了蘋果手機的大屏化改變。而在平板電腦連續(xù)多個季度暴跌之后,庫克不得不“放下身段”,模仿微軟大獲成功的Surface Pro3,推出了13英寸的商用大平板。這款產品能否拯救iPad業(yè)務線的命運,甚至是否會左右互搏、干擾到MAC筆記本業(yè)務,仍然有待觀察。
產品創(chuàng)新乏力,庫克只能用開拓新市場的方式,保持蘋果營收和利潤的高增長。如果中國市場如國外專家所預測,不再是蘋果的“神奇市場”,那么蘋果的下一個神奇市場,將會在哪里呢? 外界普遍認為唯一可能的高增長市場,是印度。
下一個神奇市場在哪里?
眾所周知的是,中國智能手機已經越過了顛峰時期,2015年上半年開始同比萎縮,國內的黑馬小米,銷售勢頭也遭遇重挫。與此同時,印度智能手機市場,開始高速增長。
在今年年中的財報會議上,庫克對外提及,蘋果手機銷量在印度的增長速度高達93%,已經超過了中國的增速。
在2015年上半年,華爾街一直對蘋果施加壓力——不應該過度依賴中國市場。蘋果已經從行動上做出了回應,在印度的手機銷售力度已經大大增強。
據悉,蘋果增加了在印度的代理商數量,構建500家零售商組成的iPhone銷售網絡,蘋果開始在印度第一次播出手機電視廣告,另外推出了幫助消費者減輕負擔的分期付款業(yè)務。此外,蘋果也進行了更加親民的價格調整,比如“蘋果音樂”服務在印度的包月費僅為不到2美元,是美國價格的五分之一。
不過,印度經濟發(fā)展落后于中國,國民購買力低,在印度市場,價格低于200美元的低端手機占到了八成的銷量。印度市場對于蘋果,仍然是一塊難吭的骨頭。
在剛剛結束的第三自然季度中,印度市場沒有給蘋果傳出好消息。
據印度媒體的報道,三季度以印度為主的南亞市場,蘋果手機的銷量只增長了35%,增速只有二季度的三分之一。最主要的原因是印度消費者在等待蘋果2015年新手機的開售,以及在傳統(tǒng)節(jié)日比較集中的十月份再購買,以便獲得打折優(yōu)惠。
蘋果全球開售兩款新手機是在9月25日,不過蘋果在印度發(fā)售的時間是在10月16日。因此新手機拉高的收入將進入第四季度(蘋果2016財年的第一財季)。
在最新季度的財報會議上,庫克也談到了蘋果在中國之外的新興市場的拓展。他表示,蘋果該季度在越南、印尼和印度等國家取得的進展令人滿意。他也表示,全球經濟疲軟,再加上匯率波動問題,新興市場還不會是蘋果的重點,但這些屬于成長中的新興市場,蘋果會為未來長期投資。
印度市場對于蘋果還有不利消息:由于印度本國貨幣盧比對美元的貶值,導致蘋果上調了iPhone在印度市場的售價,另外印度政府對于進口的電子產品征收11.5%的特別關稅(本地生產的手機免于這筆稅收),高于去年的5%,這都導致了印度市場iPhone的價格節(jié)節(jié)攀升,甚至高于蘋果手機在美國、中東、新加波、中國香港等地的價格。
由于新款手機價格過高,在印度一些鐘愛蘋果的消費者往往會購買價格更便宜的舊款蘋果機,甚至是二手手機。這也將不利于蘋果培育第二個高增長的“神奇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