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據陸群透露,為了同其它競品加以區(qū)隔,前途K50力求性能超越對手之外,還十分注重奢華感的營造,比如說引入了全真皮內飾、旋鈕式換擋等非運動風、但凸顯豪華的配置。
前途K50
2.從源頭入手,減少電池的用量,這主要倚仗極致的整車輕量化設計。在目前長城華冠的產品序列中,除前途K50外,還有一款被陸群稱之為“個人交通”的微型汽車,被賦予打開銷量的重任。該車自重只500公斤,還不到傳統(tǒng)電動車的三分之一,除車身底盤大量采用鋁合金、碳纖維等材料外,只能容納一人乘坐的空間亦為其瘦身出力不少。
這樣的產品設計顯得頗為另類,不過一個座的車有人買?就算開個摩托出去兜風也能坐兩個人吧?想必很多人都和車云菌抱有同樣的疑惑。對此陸群的說法是,根據前期調研數據,便于出行是購車者的首要需求,且國內城市道路上行駛的車里亦大多只有駕駛員一人。與其先入為主地增加車輛的制造成本,不如將最終的選擇權交還給市場。而且,隨著泛90后一代年輕消費者漸成市場主流,崇尚個性的他們也展現出了對新生事物的極大包容,這為尚未出世的“單座MPV”提供了機遇。
未來汽車的較量
和其它造車團隊相比,長城華冠的造車模式有何不同?我們觀察最近涌現出來的新興汽車公司,大抵可以分成幾派:
樂視、擎感想要從設計、生產到銷售全程布控,注重完善的商業(yè)模式、用戶體驗、生態(tài)體系,這是目前已知的最難的道路;
蔚來汽車、智車優(yōu)行走的是蘋果路線,抓住設計這個核心環(huán)節(jié),在生產上尋求車企代工;
阿里巴巴、騰訊、百度、富士康則不想造一款刻有自己名字的汽車,只想成為車企的合作伙伴,在服務、數據、算法、軟件、平臺等方面將自有產品深度滲透,在未來汽車中扮演核心角色。根據目前已知信息,小米進入汽車業(yè)的思路也大抵相同。
還有一小眾新興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如卡妙思、游俠汽車、地平線汽車等,和那些成熟的科技公司比起來,他們并沒有強大的技術、團隊、資金背景,在用戶端也缺乏影響力,他們選擇造車,更多的是一種產品理念和技術手段的展示,為大型汽車公司提供技術解決方案,或許是更為現實的后路。
長城華冠顯然屬于第一種,但又略有不同。陸群認為,自己最大的競爭優(yōu)勢在于已經有了近20年的積累。電動車作為一個獨立的門類,雖然在結構上比汽油車簡單不少,但在技術上仍需花費時間摸索,無法一蹴而就。即使是Tesla,創(chuàng)建十年之后才在市場上一炮走紅,而且到目前為止,仍只有Model S一款車型。
以電動車最為核心的電池為例,困擾整車廠商的難題遠不只有成本,電動車普遍利用空氣流動為電池包散熱,這種形式對車速及周圍環(huán)境十分依賴,一旦散熱不暢,便會導致電池壽命折損。
為根除這一弊病,長城華冠以整車為基礎,成體系地打造出一套水冷式散熱系統(tǒng),可保證電池在使用5年后仍有90%以上的電容量。雖然叫法和前者僅有一字之別,但從本質上講,該系統(tǒng)已經打破了單一電池包的概念,需要與車輛各控制系統(tǒng)間實現協(xié)同,而對于剛剛入行的互聯(lián)網企業(yè)來說,實難具備這種能力。
陸群也并不認為花費重金招兵買馬就可以造出一輛好車。“將寶馬的人都挖過來,不一定能再造一個寶馬?!毙枰馁M大量的時間進行團隊磨合,這反而為長城華冠贏得了時間差。
此外,與互聯(lián)網行業(yè)不同,汽車制造更注重實體。一輛車的成功落地需要數以千計的供應商在背后提供支撐。依照行業(yè)慣例,如果要確保每個零部件均擁有較高的質量一致性,在產品出產前必須進行嚴格的APQP及PPAP認證,且在樣品試制過程中還需應對各種由設計變更所引發(fā)的突發(fā)狀況。對于在這一領域毫無經驗的互聯(lián)網企業(yè)來說,挑戰(zhàn)可想而知。
不過,在這些可見的優(yōu)勢背后,長城華冠也有需要突破的難題:
1、造車不僅拼的是產品技術,同時也是資金的賽跑,長城華冠以一個設計工程公司的體量恐難支撐。雖然陸群表示,為了募資長城華冠已經籌劃新三板上市,但從目前的進度來看,受到股市震蕩波及,既定目標有所拖延。
2、高定位策略需以高品牌價值作為支撐,作為后來者,長城華冠的品牌力尤顯不足。此前,有媒體傳出前途K50的預售價或為70萬,在采訪之中,陸群對此價格予以了否認,但也表示該車依然只是富人的玩具。那么如何提升品牌力,將最終決定前途K50的市場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