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陳光森博士的離開,精進能源的高層變動風波并沒有就此打住,2013年12月底,此前來自深圳比克電池有限公司的核心團隊中5人也已經離開了精進能源。

精進能源

2013年11月,陳光森博士離開了廣東精進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精進能源”),作為精進能源的創(chuàng)始人,陳光森帶領這個一直以來被業(yè)界推崇、看好的技術研發(fā)型公司走過了13個年頭,而伴隨陳離開的還有他此前10%的技術股權。而隨著立業(yè)集團新派駐的董事長林叢的到任,精進能源與陳光森也再無瓜葛,精進能源也完全成為深圳立業(yè)集團的全資子公司。

“陳的離開也是立業(yè)集團經過慎重考慮之后作出的決定?!爆F(xiàn)任精進能源董事長林叢告訴《高工鋰電》記者,陳光森博士離開總裁職位到最后離開精進能源主要是基于內部管理的調整。林叢認為,陳光森博士在任的時候,精進能源的人事成本占整個銷售額的30%以上,遠遠超過業(yè)內其他公司。結構重疊、人事臃腫成為精進能源盈利不高的阻礙因素,而經營管理一直以來并非陳光森的長項。

然而,隨著陳光森博士的離開,精進能源的高層變動風波并沒有就此打住,2013年12月底,此前來自深圳比克電池有限公司的核心團隊中5人也已經離開了精進能源。而來自比克電池接替陳光森博士的田景琦總裁被調往立業(yè)集團總部擔任主管技術方面的副總裁,立業(yè)集團董事長林立的弟弟林叢全權接手了田景琦的日常經營管理業(yè)務。

高層的頻繁變動也給鋰電池行業(yè)內的相關供應商帶來很多猜測,這家一直以來以技術研發(fā)見長的鋰電池企業(yè)將會走向何方?

林叢告訴《高工鋰電》,雖然受高層變動影響,主營業(yè)務從今年下半年以來有所下降,但是,精進能源在2013年全年的銷售額有近4億左右。然而有了解精進能源的相關人士告訴記者,6月份也就是比克團隊進駐之后,精進能源的銷售額急劇下降。該人士認為,此前公司的銷售額每個月有3500萬左右,6月以后公司每個月的進賬不超過一千萬,有時一個月進賬在500萬左右,全年的銷售額不會超過3億元,2013年基本是出于虧損狀態(tài)。

這種說法并非空穴來風,就有下游的客戶向《高工鋰電》反映,7月以來,精進能源的產品批次的質量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下滑,甚至部分出口到歐洲的鋰電自行車電池遭到退貨。

“比克團隊的入駐給精進能源帶來最大的變化是內部管理上的收緊和成本控制的加強?!绷謪蔡寡?,雖然比克團隊難以在短期內改變精進能源的現(xiàn)狀,但是在成本控制上有所改善。

然而,一名離開精進能源的前員工表示了不同的看法,新團隊的到來并沒有提升產品的品質,反而讓良品率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下降。而主要原因是新團隊的入駐管理上的差異化直接引發(fā)了與部分老員工之間的矛盾,繼而出現(xiàn)部分老員工被直接開除甚至一度出現(xiàn)罷工事件。

受此事件影響,精進能源曾一度陷入半停產狀態(tài)。

“鋰電業(yè)內人士都知道比克電池最大的優(yōu)勢在于鋁殼和圓柱,而聚合物電池并非比克的強項?!币幻囯娦袠I(yè)的資深人士告訴記者,精進能源引進比克團隊必然會在業(yè)務拓展上出現(xiàn)很大沖突。

事實上,精進能源從2013年下半年就開始嘗試在圓柱電池上打開新局面,而隨著移動電源市場的持續(xù)火爆,國內圓柱電池企業(yè)的電池銷量都普遍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增長。

然而,陳光森時代十幾年的技術積累基本都集中在聚合物電池領域,突然把重心轉向圓柱電池,這對于精進能源來說,帶來的不僅僅是內部員工與上級管理層之間矛盾加劇的陣痛,也成為自毀長城,邯鄲學步的應時之舉。

電池路線的改變也讓立業(yè)集團看出了問題所在,基于此,比克團隊核心的數(shù)人也在12月底全部退出精進能源。

“比克團隊的部分退出是跟集團在戰(zhàn)略的判斷上出現(xiàn)不一致。”林叢在辦公室告訴記者,集團(深圳立業(yè)集團)的判斷是未來數(shù)碼電池領域依然會有一定的增長空間,而這也是精進能源的優(yōu)勢所在,公司不會放棄既定的技術路線。

隨后,林叢帶領記者參觀了精進能源的新產線,據林叢介紹,新上線的是10臺涂布機中已經有4臺布置就緒,2014年將會逐漸放量生產。如果加上原來的產線,所有的產能放開將會達到10億元的年產值,立業(yè)集團還是非常看好鋰電池未來的市場發(fā)展前景。

資本方總是希望旗下的企業(yè)能夠快速的提升業(yè)績,做好帳本,為沖刺上市做好充分準備,這本是無可厚非。但是拔苗助長,操之過急對一個技術導向性的企業(yè)來說卻并非好事。

2013年高層換血、員工罷工等事件都給精進能源蒙上不少陰影,這家曾經僅次于比亞迪、ATL的鋰電池企業(yè)在后陳光森時代將走向何方?

[責任編輯:趙卓然]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池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涉及資本市場或上市公司內容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電池網)”的作品,凡屬媒體采訪本網或本網協(xié)調的專家、企業(yè)家等資源的稿件,轉載目的在于傳遞行業(yè)更多的信息或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一周內進行,以便我們及時處理、刪除。電話:400-6197-660-2?郵箱:119@itdcw.com

電池網微信
精進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