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與傳統車企合作,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漢能并非“菜鳥”。去年4月也已經簽收特斯拉,在中國開展太陽能充電樁業(yè)務。 在關鍵太陽能薄膜技術領域,

  除了與傳統車企合作,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漢能并非“菜鳥”。去年4月也已經簽收特斯拉,在中國開展太陽能充電樁業(yè)務。

  在關鍵太陽能薄膜技術領域,漢能已經積累下了雄厚的技術基礎。據悉,過去幾年,在薄膜光伏領域大變革的背景下,漢能憑借雄厚的資金在全球展開了一系列的收購,包括了2012年并購德國Solibro、2013年1月并購美國MiaSolé,2013年7月并購美國Global Solar Energy公司,其擁有的CIGS(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技術,最高轉化率已達20.5%,獲得了美國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Laboratory)測試及認證。

  然而,從戰(zhàn)略發(fā)布到車型最終亮相,短短的8個月時間,沒有任何汽車制造經驗的漢能,真的能推出太陽能汽車?如何跨過整車生產資質的門檻,則成為最為關鍵一點。

  去年,我國雖然發(fā)布了《新建純電動乘用車生產企業(yè)投資項目和生產準入管理的暫行規(guī)定(征求意見稿)》,放松了新能源汽車的準入門檻。不過,該政策依舊明確規(guī)定,要獲得電動車生產資質,包括具備有3年以上純電動乘用車的研發(fā)基礎,有專業(yè)研發(fā)團隊和整車正向研發(fā)能力,能掌握整車控制系統、動力電池系統、整車集成和整車輕量化方面的核心技術以及相應的試驗驗證能力等等。

  這就意味著,漢能集團要想短時間獲取整車生產資質,幾乎不可能實現。不過,有消息人士透露,首富李河君最近曾到訪比亞迪。漢能集團太陽能汽車或將通過比亞迪,實現最終的亮相,這也直接繞開了漢能沒有整車生產資質的門檻。

  汽車分析師張志勇表示,汽車產業(yè)的新進者,借用傳統車企的生產并非不可取,對傳統自主車企來說可以提升產能利用率,實現雙贏。

  與廣本已有跨界合作

  然而,漢能集團薄膜技術,除了在最終產品層面的尋求突破。更為重要的是,漢能正在推動汽車整個生產鏈條的新能源化,這讓更多傳統車企參與進這龐大的“新能源”革命中。

  日前,漢能便與廣汽本田合作,啟動了17MW分布式光伏發(fā)電工程,這也是中國汽車行業(yè)規(guī)模最大的分布式光伏發(fā)電工程正式建成并實現并網發(fā)電。

  該項目克服了太陽能組件難以在PVC柔性屋面上安裝固定的難題,占用屋頂總面積約為24萬平方米,年平均發(fā)電量1900萬千瓦時,相當于替代約6200噸標準煤(等價熱值)的發(fā)電量,可節(jié)約標準煤2300噸(當量熱值),減排二氧化碳排放約17500噸,相當于種植95萬棵樹。

  廣本執(zhí)行副總經理郁俊對本報表示:“與漢能合作建成的光伏發(fā)電項目的發(fā)電量,可以滿足廣本增城工廠20%的生產用電需求。按照每個家庭平均每天用5度電計算,相當于1萬個家庭一年的用電量。并且,這個項目不僅具有可觀的經濟效益,而且具有巨大的社會效益?!?/p>

  據悉,雙方采用“合同能源”模式,利用廣汽本田增城工廠的廠房屋頂,由漢能薄膜發(fā)電集團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并負責運營,雙方通過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而漢能控股集團副總裁王俊娟介紹,漢能的光伏發(fā)電和汽車工廠結合是未來的主要發(fā)展方向,除了本次與廣汽本田的合作,還將與一汽-大眾佛山南海工廠展開合作,進一步開拓汽車行業(yè)。

[責任編輯:中國電池網]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池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涉及資本市場或上市公司內容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電池網)”的作品,凡屬媒體采訪本網或本網協調的專家、企業(yè)家等資源的稿件,轉載目的在于傳遞行業(yè)更多的信息或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一周內進行,以便我們及時處理、刪除。電話:400-6197-660-2?郵箱:119@itdcw.com

電池網微信
中國電池網
太陽能汽車
李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