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有消息稱,微型電動汽車試點將啟動,并稱相關部門正在制定政策,以推動微型電動汽車向準電動汽車發(fā)展。
作為近年發(fā)展起來的微型電動汽車,其產地多集中在山東,多為低速的老年代步車。和傳統(tǒng)能源汽車、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汽車不同,微型電動汽車在嚴格意義上不能被稱為汽車,用“加強版的四輪電動自行車”來形容似乎更為恰當。其有太多的先天不足,最關鍵的是其主被動安全性能與“正統(tǒng)汽車”根本就不在一個層面上,需要全方位提高。而安全性能有缺陷的產品不要說推廣了,根本就不能上路,所以說試點推廣應慎之又慎。
其實,微型電動汽車的安全性能不足還只是其短板的一方面。截至目前,其既沒有相應的產品標準,也沒有完善的生產工藝流程,還處于“野蠻無序”的發(fā)展狀態(tài),產品水平參差不齊。同時,其上路行駛也處于模糊地帶,如何管理更是一道待解的難題。在上述幾個方面的問題還未解決的前提下,放慢發(fā)展步伐不失為上策。試點當然可以解決一些問題,但目前微型電動汽車的問題不單是試點就可以解決的。
不可否認,微型電動汽車有著巨大的市場空間,拋開安全因素,從使用角度來說,其是一種性價比比較高的代步工具。但從整個汽車產業(yè)來說,其缺少正面意義。首先,微型電動汽車大多數采用鉛酸電池,這種電池能量密度低,而且回收利用率不高,對環(huán)境會造成一定的污染,對電池技術進步的推動作用接近零。其次,微型電動汽車的制造理念更多的是“想當然”,缺少產品論證和匹配等相應實驗,即使大規(guī)模生產也不會對汽車制造水平的提升提供多少可借鑒的經驗和成果。第三,因其價格相對較低,在新材料、新技術的使用上受限較多,也就無法推動新材料、新技術的使用。
微型電動汽車存在較多短板的事實相信大家都能看到,但還有望試點推廣,被看中的就是“電動汽車”的身份,但實際其離真正的電動汽車還有不小的距離。作為電動汽車“三要素”的電機、電控和電池,微型電動汽車雖說也都具備,但其采用的產品與嚴格意義上的電動汽車產品差距巨大,質量、穩(wěn)定性和可靠性等方面有先天不足,不具有成長潛力;向準電動汽車發(fā)展的可能性也不大,更多的是大規(guī)模低水平的復制,浪費能源不說,還制造了安全隱患。
與其發(fā)展微型電動汽車,還不如引導各企業(yè)將電動汽車小型化,如smart這種類型,既可以適當降低成本,還能保證相對可靠的安全性能,同時也對發(fā)展傳統(tǒng)能源汽車和新能源汽車有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