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2015年,智能手機的市場熱度持續(xù)飆升。尤其是在競爭已是“血?!钡闹袊袌觯骷沂謾C品牌使出渾身解術謀求一席之位。總體來看,這一年,國產品牌逆襲洋品牌首嘗高端滋味,互聯(lián)網手機品牌層出不窮但前途未卜。
各大手機廠商今年將遭遇的挑戰(zhàn)在過去一年已有諸多征兆。小米未能完成原定的出貨量增長目標,魅族也把增長預期下調到僅15%左右,三星的市場份額和利潤率持續(xù)下滑,奇酷、神奇工場等則尚未在市場上證明自己。
華為消費者業(yè)務CEO余承東此前甚至對媒體表示,未來3-5年國內大部分手機玩家都會消失掉,包括一些去年進入這個行業(yè)的互聯(lián)網公司,而從全球來看,也只會剩下3個主要玩家。
相比其他手機品牌,華為過去一年勢頭正盛,但今年也依然面臨增長瓶頸,尤其在高端市場的嶄露頭角,是巧合還是必然還需要一定時間來驗證。
三星蘋果等洋品牌受沖擊 未來壓力大
如今的三星面臨著諸多困境,今年或將遭遇最近四年最低的盈利,且各系列的手機總出貨量也將遭遇近兩年連續(xù)下滑的局面。
根據(jù)賽諾市場研究機構調的數(shù)據(jù)顯示,三星去年在中國市場的智能手機出貨量市占率僅有 7.7%,從之前第一的位置滑落至第四,這主要是受到國產品牌的沖擊以及最大競爭對手蘋果爭奪占有率的影響。
若從洋品牌整體在華發(fā)展來看,遭遇困境的并非只有三星一家,索尼、lG、諾基亞等當初包攬中國市場半壁江山之多的洋品牌都有不同程度的萎縮??梢灶A見,未來三到五年洋品牌在華下滑的勢態(tài)將會更為嚴重。即便是備受用戶青睞的蘋果iPhone,在創(chuàng)新趨于枯竭之下,也將面臨增長瓶頸。
國產品牌挺進高端市場 能否持久還需檢驗
如上所述,對三星、蘋果造成沖擊的是來自華為小米等國產手機品牌的激烈競爭。
眾所周知,華為手機今年取得不錯戰(zhàn)績,不僅出貨量首次突破1億臺,成為中國第一家、全球第三家智能機年發(fā)貨量過億的廠商,全球市場份額也排名第三。華為消費者業(yè)務CEO余承東曾多次公開表示過,華為手機未來要超越三星、蘋果。
具體來看,華為手機成功沖擊了3000元以上的市場,打開了國產手機在高端市場的缺口。中興、魅族、vivo、 OPPO等相繼加入。
來自調研機構的數(shù)據(jù)顯示,在今年2000到3000元手機價位中,國產手機出貨量占比已經從2014年第一季度的28%到飆升到88%左右,在3000到4000價位手機的出貨量當中,國產的手機占比已經從2014年第一季度的7.5%增長到2015年第三季度的76.8%。不過,4000元以上的手機的出貨量當中,國產手機占比在2%以內。
需要注意的是,國產品牌進入高端市場尚屬嶄露頭角,是巧合還是必然還需要一定時間來考驗。因為僅是價格上去并不能完全站穩(wěn)高端市場, HTC就是一個鮮活的案例。接下來,品牌營銷、渠道深耕、用戶粘性等都是國產品牌未來需要解決的強化問題。
互聯(lián)網手機品牌前途未卜
兩年前,中國的智能手機市場涌現(xiàn)出一批互聯(lián)網范兒的手機品牌,他們模仿當時正紅的小米手機,通過電商化的模式迅速鎖定年輕、屌絲用戶。但在經歷了兩年的高速增長后,小米手機增長開始顯現(xiàn)出疲態(tài)。
這一年,小米接連遭遇新品跳票、專利官司以及國際化擴張失利等諸多難題。根據(jù)最新的供應鏈估算,小米今年出貨量超過7000萬臺應該不難,但無法達到最低8000萬目標。來自小米的內部消息透露,早在幾個月前小米內部已經將銷售目標調低到了7000萬臺。
伴隨著小米的“退燒”,2015年的互聯(lián)網手機品牌日子也開始難過。
如從OPPO出來的一加手機,面對競爭壓力宣布關閉線下渠道,并運營兩年后開始裁員。金立旗下的IUNI過去一年半間三度換帥,時至今日銷量也不盡人意。還有自身難保的天語,其獨立品牌尼比魯,就像其天文界所描述的品牌含義一樣,它是一顆不存在的假想行星,也早已無人問津。還有成立不到半年、聯(lián)想旗下的ZUK,聲勢雖不小,只可惜游離于聯(lián)想樂檬和摩托羅拉之間,未來前景讓人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