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智能電網、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應用,為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帶來更多便利和實惠。

阿里百度紛推智能汽車 特斯拉獨美時代或將結束

像很多美國互聯網公司那樣,靠互聯網概念起家的特斯拉也開始遭到中國“學生”的模仿。

7月23日,阿里巴巴與上汽集團簽署“互聯網汽車”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根據協(xié)議,雙方將開展在“互聯網汽車”和相關應用服務領域的合作,共同打造面向未來的“互聯網汽車”及其生態(tài)圈。

無獨有偶,幾乎就在同時,百度方面也宣布,已在年初啟動了無人駕駛汽車的研發(fā)計劃,該項目由百度深度學習研究院負責。

而在阿里巴巴、百度發(fā)布宏大計劃之前,5月5日,騰訊首款車聯網產品“路寶盒子”已然上線,主攻車載自動診斷系統(tǒng)。

互聯網大佬紛紛進軍汽車業(yè),與政策的力推密不可分。7月2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fā)布《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發(fā)揮信息技術的積極作用。不斷提高現代信息技術在新能源汽車商業(yè)運營模式創(chuàng)新中的應用水平,鼓勵互聯網企業(yè)參與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發(fā)和運營服務,加快智能電網、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應用,為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帶來更多便利和實惠。

BAT齊聚車聯網

在BAT(百度、阿里、騰訊)的戰(zhàn)略布局中,生態(tài)圈是一個重要概念。如今,這個生態(tài)圈正在把汽車也圈進來。

據阿里方面透露,此次與上汽集團合作,旨在聯合雙方優(yōu)勢資源,進一步打通汽車全生命周期用車需求和互聯網生活圈,讓用戶體驗到一個基于互聯網的、更加便捷的移動智能化生態(tài)圈,打造全新的“互聯網汽車”。

據悉,該車將以用戶體驗為導向,充分集成阿里巴巴集團的“YunOS”操作系統(tǒng)、大數據、阿里通信、高德導航、阿里云計算、蝦米音樂等資源和上汽集團的整車與零部件開發(fā)、汽車服務貿易等資源,圍繞用戶的車生活,整合雙方線上線下資源,為用戶提供智慧出行服務。

而據百度相關負責人介紹,百度車聯網目前集中在軟件層面,百度會開發(fā)一款名叫carnet的車載智能平臺,可將用戶的智能手機與車載系統(tǒng)無縫結合,實現“人、車、手機”之間的互聯互通。用戶可在車中實現移動語音搜索、地圖位置搜索及其它豐富應用。駕駛者還可圍繞百度地圖的LBS平臺,通過語音完成路線規(guī)劃、導航等功能,并基于地理位置獲得周邊美食美景等生活服務信息。

安全隱患觸目驚心

盡管BAT們在進軍車聯網時,紛紛主打智能牌,但是近期特斯拉曝出的安全漏洞,也讓業(yè)界吃驚不小。

7月15日,360公司稱,首次發(fā)現特斯拉應用程序存在安全漏洞,黑客可借此遠程控制車輛,操控開鎖、鳴笛、閃燈、開啟天窗等。據悉,360已將相關的漏洞細節(jié)和解決方案提交給特斯拉,并愿意向特斯拉提供技術支持。7月17日下午,360安全專家現場演示了特斯拉應用程序的系統(tǒng)漏洞,重現了該漏洞的安全隱患,利用電腦實現了遠程開鎖、鳴笛、閃燈、開啟天窗等操作。

“在智能汽車與車聯網、移動互聯網結合的過程中,必然催生新的安全挑戰(zhàn)。安全無小事。智能汽車越智能,其潛在的系統(tǒng)安全和信息安全就越重要。有報道稱,國外已經有人實現了遠程控制正在行駛的汽車,包括可以讓汽車自動加速或突然剎車,也可以讓汽車在行駛時剎車失靈。這都意味著智能汽車的安全不但關系到車主的信息安全,更是與車主的生命、財產安全息息相關”,360公司相關負責人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智能汽車安全的檢驗檢測標準還是一塊空白,在這塊確實應當未雨綢繆,盡快制定中國智能汽車安全的檢測檢驗標準,并考慮如何與國際標準結合。智能汽車所帶來的信息安全問題將是360公司關注的重點之一,我們也將持續(xù)在智能汽車安全領域展開研究”。

在業(yè)界看來,主打安全概念的公司也有望在車聯網時代拓寬自己的生態(tài)圈?!爸悄芘c安全已經成為當下中國汽車行業(yè)的兩大核心發(fā)展方向”,中投顧問研究總監(jiān)郭凡禮指出,“互聯網企業(yè)布局汽車產業(yè),正以互聯網思維變革傳統(tǒng)汽車產業(yè)。汽車智能革命是一場空前‘跨界’的盛宴,涉及汽車制造公司、汽車經銷商、車聯網運營公司、電子公司、軟件公司、通信服務商等。由于未來市場空間廣闊,可能給相關公司帶來幾倍乃至數十倍的增量”。

[責任編輯:趙卓然]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池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涉及資本市場或上市公司內容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電池網)”的作品,凡屬媒體采訪本網或本網協(xié)調的專家、企業(yè)家等資源的稿件,轉載目的在于傳遞行業(yè)更多的信息或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一周內進行,以便我們及時處理、刪除。電話:400-6197-660-2?郵箱:119@itdcw.com

電池網微信
特斯拉
智能汽車
阿里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