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電網公司計劃進行改革,擬將分類開放“四領域”,引入社會資本,包括“分布式電源并網”、“電動汽車充換電實行市場開放”、“抽水蓄能電站”、“調峰調頻儲能項目”則實行投資開放。

丁華杰:國家電網“放手”新能源利弊分析

日前,國家電網公司計劃進行改革,擬將分類開放“四領域”,引入社會資本,包括“分布式電源并網”、“電動汽車充換電實行市場開放”、“抽水蓄能電站”、“調峰調頻儲能項目”則實行投資開放。

國家電網放開四個領域,似乎更近了一步,但是可以確認的是,這個消息,特別是和新能源汽車密切相關的“電動汽車充換電實行市場開放”并不是第一次公布出來,早在今年兩會的時候,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劉振亞表示“為電動汽車充電的充換電設施,將對社會‘全面開放’,誰想投資,誰有錢投資,誰就投?!?

很多新能源汽車制造商都將這個消息視為利好消息,這么來講是有道理的,因為如果沒有“電動汽車充換電實行市場開放”,這個新能源汽車,特別是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必需的基礎設施完全掌握在國家電網手里,讓市場決定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有著不可控的局勢,現(xiàn)在放開了,至少讓資本介入,給予市場更多的活路,也給新能源汽車市場帶來基礎設施層面的一些確定性。

換句話來講,資本能夠解決的問題,對于新能源汽車市場來講都不是致命問題,如果市場沒有放開,這個問題就成了資本未必能夠解決的問題,這個時候來講,就可能致命了,但是如果更深層面來講,這次開放仍然存在相關的問題,至少對于新能源汽車來講,面臨的壓力仍然很大。

第一、“四領域投資開放”有助驅動市場,此是利好。

2009年,國家電網的發(fā)展思路是“換電為主、插電為輔、集中充電、統(tǒng)一配送。”2013年,整個發(fā)展思路變更為“主導快充、兼顧慢充、引導換電、經濟實用?!边@次的論調“全面開放。”

所以,從這個層面來講,我們應該視為新能源汽車生命線的一次拓展,為什么會有這種情況呢,原因在于這個關鍵的充電設施,原來掌握在別的企業(yè)手中,這個企業(yè)自己還沒有能力對抗,在這樣的情況自身就處于一種不可控的狀態(tài),讓自己的發(fā)展也存在太多了不確定性。

現(xiàn)在“全面放開”了,至少讓這樣一個發(fā)展的核心東西自己有了更多可操作性,這對于新能源汽車制造商來講,又或者相關的零部件供應商,都是一種利好。

當然,更為深刻的利好,應該屬于新能源汽車制造商,有了跟多自己可以控制的商業(yè)模式出現(xiàn),我們知道特斯拉汽車贏在了自身的商業(yè)模式上,但是我們也應該清楚的是,中國當下的情況也存在諸多可能有利于新能源汽車的商業(yè)模式,或許是我們談到的換電模式和電動車出租聯(lián)合在一起,或者是別的模式,這些都需要汽車制造商在上下游具有更多的話語權,而目前的全面放開,就是這種話語權的更進一步增加,所以,這則消息來講,整體來言,對于行業(yè)、對于新能源汽車制造商、對于國家電網、對于消費者來講都具有積極的意義,也讓我們期待新能源汽車有著更多、更遠大的前途出現(xiàn)。

第二、四領域放開對于國家電網利好更大。

這次全面放開,對于國家電網來講,并沒有什么損失,更多地在于對于新能源汽車發(fā)展態(tài)勢,特別是輿論對于充電設施制約新能源發(fā)展的壓力,以及當下新能源汽車的購買、使用率低,這種放開更多體現(xiàn)在將這種風險以及壓力讓更多的玩家承擔。

最初我們看到國家電網對于電動車的領域的核心電源態(tài)度非常明確,就是完全主導,包括里面的商業(yè)模式,都是主導的,這些給予汽車制造商更狹小的可操作范圍,也致使了中國汽車制造商無法從電動車的商業(yè)模式去獲得相應的主導權利。但是,去年這樣的完全掌控的思路發(fā)生偏移,按照不同的重點進行掌控,這里面的一點便是如何掌控對于電動車發(fā)展至關重要的快充的掌握,商業(yè)模式來講也不再是控制“統(tǒng)一配送”的“換電模式”。

很多人可能說未來國家電網的放開是否損失相應的潛在利潤,這種情況肯定會出現(xiàn),但是任何事情不能一家占據(jù)全部的利潤,控制其中的核心部分,讓市場的范圍更大,這樣自己的收益面也能更大,這樣來講,國家電網并不吃虧。

在這個時候,我們看到,包括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主要障礙來源于充電設施的時候,想必大家的矛頭開始對準這個領域的主導著,這個時候國家電網的壓力可能相應而生,我們不妨回顧一下國家電網在電動車發(fā)展的過程中的幾個思路轉換。

但是即便是這樣的情況,我們也看到在市場并不景氣的情況下,高額的投資更多只是看到了虧損而不是所謂的效益,媒體報道信息顯示國家電網原來計劃2014年投資38.8億元建設充換電站 197座,充電樁7000余臺。目前來講,隨著推廣城市的增多,這些充電站以及充電樁遠遠不夠用,而這些建好之后,又有多少新能源汽車使用,以及又有多少用戶通過使用來補償國家電網的成本,這些情況可能國家電網有著更加清晰的賬本,在這樣的情況下,國家電網能夠放開全面市場,想必也是對于自身的一種考量。

從所得和損失對比來看,國家電網放開應該是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一種情況。

第三、僅放開了高成本終端遠遠不夠。

但是,凡事都是相對的,對于新能源汽車制造商,以及消費者來言,這就是增加成本的一種可能,僅“電動汽車充換電實行市場開放”,僅是放開了高成本終端。

這些情況對于發(fā)展新能源汽車,特別是吸引到資本進入這個領域是遠遠不夠的,更深層次,更上游的層面進行開放,才能給予資本信心,才能讓資本意識到這個利益鏈條能夠收到市場狀態(tài)的驅動,這些才是發(fā)展的根本,如果將當下四領域開放視為第一步的話,如要想要改革徹底成功,更多步驟需要跟上。

[責任編輯:肖何]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池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涉及資本市場或上市公司內容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jù)此操作,風險自擔!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電池網)”的作品,凡屬媒體采訪本網或本網協(xié)調的專家、企業(yè)家等資源的稿件,轉載目的在于傳遞行業(yè)更多的信息或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一周內進行,以便我們及時處理、刪除。電話:400-6197-660-2?郵箱:119@itdcw.com

電池網微信
新能源汽車
中國電池網
國家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