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中國日起按宣布,首兩位在上海購買特斯拉ModelS的車主已經領到了上海市政府針對純進口電動車頒發(fā)的免費牌照。一石激起千層浪,因為特斯拉ModelS的購買者多數屬于富豪階層,能夠免費、免拍賣流程引來多方爭議。
爭議的焦點在于對于擁有多輛汽車的ModelS車主來講,是否應該獲得這塊上海當地價值七到八萬人民幣的汽車牌照。
與此同時,媒體盛傳北京地區(qū)每月也將放出500個購車指標專門用于進口純電動汽車,不過之后“北京市經信委”相關人員給予否認,稱《北京市示范應用新能源小客車生產企業(yè)及產品目錄》是新能源拍照的標準,目前也沒有進口電動車指標。
特斯拉北京銷售處的工作人員表示,北京地區(qū)特斯拉上牌只能通過普通小汽車指標或者舊車置換,目前還不能通過新能源車指標上牌。不過該工作人員表示,特斯拉中國正在努力爭取“早日讓北京地區(qū)消費者優(yōu)先提前獲取特斯拉上牌指標”。
事實上,爭議特斯拉汽車應該不該免費、免手續(xù)的發(fā)放牌照行為,歸根究底是愿不愿意把特斯拉汽車歸結為新能源汽車,也就是我們當下的助推的純電動汽車。
從技術角度來講,特斯拉汽車肯定應該歸屬到純電動汽車領域,這就涉及到新能源汽車頂層的汽車政策方面了,政府想要發(fā)展什么樣的新能源汽車?使用什么樣的新能源汽車政策去進行引導?
筆者多次表明態(tài)度,筆者反對汽車牌照限購行為,就這種在限購城市舉行的新能源汽車牌照是否應該放行的問題,筆者認為應該遵循我們發(fā)展這項事情的初衷上,這個方面筆者談三點內容。
第一、新能源汽車政策下的汽車牌照應該給予綠燈。
正如筆者談到的,ModelS現在的技術狀態(tài)屬于我們定義的純電動汽車范疇,我們現在發(fā)展新能源汽車的政策正在助推純電動汽車,從這個層面來講,上海的新能源汽車牌照應該給予特斯拉汽車開綠燈。
同樣的事情,北京的新能源汽車搖號政策,也應該將特斯拉汽車放在新能源汽車的搖號池中去,這是我們設計的規(guī)則,大家都遵守了規(guī)則,就應該給予相應的判斷,負責誰還去玩這個游戲?
可能很多人都會抱怨,特斯拉汽車這么貴?特斯拉汽車的車主這么有錢,為什么普通的車輛需要花幾萬塊錢去購買牌照,特斯拉汽車為什么就可以免付,對于其它傳統(tǒng)車輛的消費者不公平。
事實上,整個汽車限購政策都是不公平的,這個可以上溯到汽車限購前后為什么有的牌照一分錢都不需要花,有的牌照則需要花費巨額資金,這點需要質疑限購汽車的制定者,而不是一家新能源汽車制造商,我們知道,我們不因為比亞迪造出一輛昂貴的新能源汽車而不給他上新能源汽車牌照,這些是游戲規(guī)則,既然規(guī)則定了,如果不按照規(guī)則玩,整個游戲就沒有意義了。
但是,如果退一步來講,默認了汽車限購的政策,我們需要政策回到事情發(fā)展的本源上去,為什么要進行汽車限購?交通擁堵和環(huán)境污染,而對于新能源汽車放開綠燈,出發(fā)點是什么?應該屬于解決環(huán)境污染問題,并且從政策層面上來講,不僅僅要進行個體的牌照方法,更應該有利整個新能源汽車發(fā)展的角度出發(fā),這個時候重新審視整個事件,我們在方法的時候,需要特斯拉汽車作出相應的改變和犧牲,拿出更多共享的精神來。
第二、特斯拉汽車的自身生態(tài)系統(tǒng)需進行改善。
新能源汽車制造商有很多共性的瓶頸難題,有的新能源汽車制造商可能在產品和營銷方面比較出色,走在了行業(yè)前面,并且經營的狀態(tài)也要好于其它的新能源汽車制造商,這個時候來講,需要擔負起更多的責任,讓其它,特別是本土的新能源汽車制造商也發(fā)展起來,這樣才能達到整體因勢利導的效果最大化,汽車限購政策對于新能源汽車開綠燈的時候應該偏重這一點。
特斯拉汽車自身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比較封閉,我們看到它既沒有第三方的經銷商,也沒有一個獨立的售后系統(tǒng),連充電等基礎設施方面也都是自己和自己玩,這點對于發(fā)展整個新能源汽車來講,對于同行業(yè)其它方面的帶動并沒有明顯的意義的,這樣的情況,應該給予改變。
這點其實在美國多個州已經做出相應的要求,并且通過立法來阻止特斯拉汽車的直銷模式,因為單純依靠特斯拉汽車的新能源行業(yè)肯定是不完整的,在需要公共設施上進行共享,在技術方面互相有個流通,這樣才能取得不錯的效果,更進一步來講,實現本土的研發(fā)和生產,這點也應該被要求的對象之一。
所以,從這些層面上來講,當下的規(guī)則應該給予特斯拉汽車方法牌照,但是未來隨著限購政策對于整個新能源汽車變更和完善,需要給予更加嚴格的要求,發(fā)放牌照的同時,讓特斯拉汽車付出更多的努力,這樣才能真正有利于行業(yè)、有利于新能源汽車發(fā)展。
第三、新能源政策需要根據社會貢獻角度、能耗角度調整。
我們看到了,很多汽車政策,特別是新能源汽車政策在整體的思路上相對混亂,可能在初期的時候,各個監(jiān)管部門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對于新能源汽車行業(yè)的理解和發(fā)展態(tài)勢認識上有所不同,但是新能源汽車已經開始走向市場的化的時候,這個層面應該給予更加清晰和統(tǒng)一的認識,特別是電動車百人會已經成立,這種協(xié)同效應的推動力應該體現出來。
具體調整方面,也是當下政策中最為緊缺的部分便是,對于社會的貢獻以及對于能耗的消耗,新能源汽車政策一直是拿錢給予汽車制造商,隨著市場化進程的加速,應該要求汽車制造商給予相應的調整,這樣才能真正受益民眾、減緩能耗危機,這也是不忘初心的一種體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