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市公司的新能源電池板塊正迎來一陣異動,電動車核心零部件的鋰電池企業(yè)成為股市上漲急先鋒。

美國電動車制造商CODA控股公司日前宣布,由于汽車業(yè)務慘淡,該公司已向美國特拉華州破產法院申請破產保護。這是繼菲斯科之后,又一家美國電動車制造商宣告破產。而在大洋彼岸,中國上市公司的新能源電池板塊正迎來一陣異動,電動車核心零部件的鋰電池企業(yè)成為股市上漲急先鋒。

4家美電動車企破產

這家宣布破產保護的美國電動車企業(yè),其實與中國淵源頗深。其曾在去年4月入住上海國際汽車城電動車示范區(qū),供市民免費試駕。它的CEO,恰恰就是前通用中國一把手墨菲。彼時,墨菲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CODA電動車在美國售價37250美元,聯邦補貼7500美元,各州還有補貼,如加州補貼2500美元,消費者實際花費2.7萬美元(約合18萬元人民幣)就能買到手。不過,他坦言,CODA目前在國內沒有銷售許可證,也沒有打算進入中國市場的計劃。

當時他還坦言,目前電池成本過高制約了電動車價格的進一步下降。對于CODA而言,最核心就是其電池驅動技術,其與天津力神的合資公司不斷降低電力系統(tǒng)成本,不過其還是占據了制造成本的50%。未來這家合資公司或將向中國其它汽車廠商銷售其電池系統(tǒng)。

記者獲悉,CODA公司旗下的CODA純電動轎車2012年3月在加州上市。迄今為止,累計銷量大約僅為100輛。CODA純電動轎車以哈飛賽豹為原型車,上市沒多久,就因側面安全氣囊故障被召回,之后在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局進行的撞擊測試中,正面碰撞成績僅為兩顆星,安全性受到考驗。另外,CODA純電動轎車售價為37250美元,但其外觀平平,內飾也較為簡單。因銷量不佳,CODA被迫連續(xù)裁員,并關閉位于洛杉磯的電動車客戶體驗中心。

CODA汽車公司成立于2009年,其創(chuàng)始人Rubin最初于2004年在美國出售中國制造的低速電動車,該公司2011年聘請前通用中國高管PhilMurtaugh擔任其CEO。在其短暫的歷史當中,CODA汽車公司共籌集3億美元的私募資金,去年曾嘗試籌集1.5億美元,但最終只募集了2200萬美元的私人資金。

特拉華州破產法院將批準CODA公司脫離汽車領域,轉而專注于能量存儲技術,而后者對于資本需求相對較低。CODA用于電動汽車的技術和生產蓄能設備系出同源。CODA稱,投資公司Fortress InvestmentGroup LLC為首的一批貸方計劃延長破產保護企業(yè)融資(Debtor-in-possession Financing),將以2500萬美元左右的價格收購該公司。分析人士稱,因為成本高,駕駛里程受限,電動汽車對消費者的吸引力正在減弱。

雖然美國政府為推動電動汽車產業(yè)發(fā)展投入巨資,但這一產業(yè)并未迎來爆發(fā)式增長。多家獲得奧巴馬資金扶持的企業(yè)持續(xù)出現虧損,甚至走向破產。

繼美國鋰離子電池制造商Ener1宣布破產后,另一家獲得聯邦政府資金補貼的電池企業(yè),曾在行業(yè)內擁有巨大影響力的動力電池龍頭A123 System公司也于2012年10月16日宣布破產,并在隨后正式被中國萬向集團收購。與此同時,搭載A123電池的著名電動汽車制造商菲斯科卡瑪已經停產半年多,巨大的資金缺口導致原定于2012年投產的菲斯科Atlantic生產一再延期。有傳言稱,菲斯科卡瑪也將可能宣布破產。即便是2012年美國插電式電動汽車銷量冠軍,通用旗下的沃藍達也在虧本。

另一家被視為電動汽車界神話的車企特斯拉也在接連的虧損中艱難度日。 2009年6月,特斯拉汽車公司獲得美國政府4.65億美元低息貸款。但特斯拉仍未脫離虧損狀況。特斯拉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第四季度,該公司的虧損擴大至8990萬美元,2012年全年虧損近4億美元。

正因為眾多受政府資助的新能源企業(yè)或深陷虧損泥潭,或猝然倒下,奧巴馬政府也因此飽受指責,外界批評奧巴馬政府最大的敗筆就是濫用納稅人的錢,特別是浪費納稅人的錢發(fā)展電動車。

鋰電池板塊逆市漲

正所謂東邊日出西邊雨,美國本土正為電動車的發(fā)展焦頭爛額,中國上市公司卻在5月初迎來一輪新能源板塊的拉升。

進入5月,一則“新能源汽車補貼新政將于上半年推出”的消息,讓鋰電板塊成為上漲急先鋒。位于江蘇的鋰電池電解液龍頭公司江蘇國泰更是當仁不讓地成為“領頭羊”。從4月26日到昨日的連續(xù)5個交易日里,江蘇國泰已累計上漲46.81%,機構搶籌資金更是超過1.3億元。

經過4月25日接近跌停的調整后,江蘇國泰4月26日重振雄風,當天漲幅就超過了6%。隨后的兩個交易日即5月2日、5月3日,漲幅分別為8.16%、10.01%。江蘇國泰周日晚間發(fā)布“異動”公告稱,“近期公司經營情況及內外部經營環(huán)境未發(fā)生重大變化,也不存在預計將要發(fā)生重大變化的情形。 ”不過,異動公告并未打消市場對該股票的追捧,江蘇國泰前日大幅高開,不久就封死漲停。從4月26日至昨日的連續(xù)6個交易日里,江蘇國泰已累計上漲46.81%。某券商分析師向記者表示,“這輪鋰電池概念大漲,表面上看是資金的隨波逐流,但深挖其中原由,人們的選擇還是相當理性和精準的。 ”

對此,一份來自方正證券的研究報告指出,目前鋰電池行業(yè) “主要受益于下游的消費類電子,尤其是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的出貨量穩(wěn)定增長,鋰電產業(yè)的景氣將持續(xù)。特別是終端的鋰電模組的受益最為明顯”。

對于萬眾矚目的新能源汽車產業(yè),此前,工信部部長苗圩曾公開表示,工信部正會同有關部門研究新的節(jié)能與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該補貼政策將于今年上半年出臺,新政思路將不按技術路線來分,而是按汽車節(jié)油率劃分為16個檔次,補貼底線大于3000元。

在政策的拉動下,人們有理由相信,新能源汽車駛入千家萬戶最終會變?yōu)楝F實。

近日,據中汽協會不完全統(tǒng)計,2013年第一季度,國內合計生產新能源汽車2991輛,其中純電動汽車2691輛,同比增長62.6%;銷售新能源汽車3175輛,其中純電動汽車2874輛,對比上年同期增長57%。純電動汽車產與銷均實現了較快增長。在插電式混合動力產銷方面,第一季共生產300輛,銷售301輛。

可想而知,一旦新能源汽車大規(guī)模產業(yè)化開啟,對本已業(yè)績頗佳的鋰電池企業(yè)而言,可謂錦上添花。

一名券商投資顧問表示,近期鋰電概念股的大漲跟“新能源汽車補貼新政”關系較大。不過,該投資顧問表示,不少鋰電概念股今年漲幅已很大,江蘇國泰更是超過90%,現在追這些漲幅高的個股已不合適。 “可以關注這個板塊,尋找其他個股的補漲機會。 ”

兩條腿走路的模式

對于電動車未來的發(fā)展走勢,上海給出了“私人+公交”兩條腿走路的模式。在私人消費未全部開閘之前,公交系統(tǒng)已經先行一步。上海瑞華新能源汽車董事長帥鴻元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目前國內的先進新能源汽車技術,已完全可以滿足日常使用,而且安全性也沒有問題。除了加大配套之外,改變人們對于新能源汽車的觀念也非常重要,公交、出租、執(zhí)勤車輛可以率先推廣應用新能源。

由瑞華提供電池系統(tǒng)的200輛雙電公交車今年將駛上申城大街小巷。據了解,在經歷世博會新能源汽車的大規(guī)模示范后,上海有純電池、超級電容和“電池+電容”雙電等多種不同技術路線的新能源公交車上路,經過兩年多實踐比較,目前已將續(xù)航里程長、成本相對低的“雙電”技術確定為上海新能源公交車的發(fā)展方向。

記者在浦東公交上南分公司監(jiān)控室看到,每輛新能源公交車的電壓、剩余電量、電池溫度、車輛位置等信息一目了然,運行穩(wěn)定安全。解決了可用性問題,安全可靠性就是目前公眾對于新能源汽車最大的關注點。據上?!半p電”公交車的供應商瑞華新能源汽車公司董事長帥鴻元介紹,目前在上海使用的車輛經過多年改進提升,即使有電池發(fā)生問題,司機可以在一分鐘內排除風險隱患,而且遠程監(jiān)控也會及時報警,多重保障確保安全。

上汽在去年推出首款電動車榮威E50后,將繼續(xù)在新能源車型進行布局項。在近日上市的全新榮威550溝通會上,上汽集團(600104,股吧)乘用車副總經理蔣峻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們的550混動版車型已實現小規(guī)模量產,而950也將推出插電式混動車型。 ”

在新能源領域建設方面,上汽集團目前做了針對性的布局。上汽集團乘用車副總經理蔣峻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在上汽內部我們有一個專屬的部門,在負責整個新能源制造產業(yè)鏈的部署,未來我們將在A0到B級車中推出新能源車型,對于其未來發(fā)展我們希望做到真正掌握。 ”

在目前的上汽乘用車方面,旗下榮威品牌已推出E50電動車和榮威750混合動力版本車型。根據上汽乘用車所公布的投產計劃,未來還將推出榮威550和榮威950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 “目前榮威950強混車型正在研發(fā)之中,而榮威550混動版我們已經實現小規(guī)模的量產,預計會在今年下半年正式登陸市場。這兩款車將與沃藍達車型相同,屬于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它的油耗將會非常低。 ”

記者從上海國際汽車城方面獲悉,“2013國際電動汽車示范城市及產業(yè)發(fā)展論壇”將于5月30日在上海舉行。上海國際汽車城方面表示,世界能源需求的不斷攀升和自然資源的日益枯竭,對全球經濟提出新的挑戰(zhàn)。新能源產業(yè)發(fā)展成為新一輪國際競爭的戰(zhàn)略制高點。加強發(fā)展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緩解能源和環(huán)保壓力,推動汽車產業(yè)轉型升級,培育新的國民經濟增長點和可持續(xù)的方式使用能源成為當務之急。

[責任編輯:趙卓然]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池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涉及資本市場或上市公司內容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電池網)”的作品,凡屬媒體采訪本網或本網協調的專家、企業(yè)家等資源的稿件,轉載目的在于傳遞行業(yè)更多的信息或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一周內進行,以便我們及時處理、刪除。電話:400-6197-660-2?郵箱:119@itdcw.com

電池網微信
電動車
鋰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