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2日,“中國(上海)電動汽車國際示范城市”正式掛牌,上海由此成為中國首個電動汽車國際示范城市。
自2011年5月起,全國首個電動汽車試乘試駕中心在上海市嘉定區(qū)正式成立。作為“中國(上海)電動汽車示范城市”的核心功能性項目,試駕中心成為兼具高品質(zhì)電動汽車試乘試駕服務、電動汽車與技術展示、宣傳推廣三大功能的體驗平臺。中國電池網(wǎng)(微號:mybattery),最具價值的電池行業(yè)垂直門戶,www.vnsr890.com。
上海的充換電設施建設也走在了全國前面。截至2013年底,上海已建成并運行的各類電動汽車充換電站有24座、充電樁2020個,覆蓋營業(yè)網(wǎng)點、辦公基地、政府機關、居民小區(qū)、公共停車場等區(qū)域。
有了較為堅實的基礎,上海新能源車推廣的路徑選擇很明確:在政府推動下,走市場化的道路。于是推動私人和企事業(yè)單位購買純電動車成了各方致力的方向。
“哪怕一開始只有不到10名私人用戶,規(guī)模再小,困難再多,也意味著電動汽車真正有人買了,開始了市場的破冰之旅。”上海一位業(yè)內(nèi)專家如此評價。
政府補貼背后凸顯哪些問題?
新能源車需要政府補貼,但如果補貼成為刺激市場的唯一動力,新能源車就永遠也不會擁有市場和燦爛的前景
然而市場之旅從來沒有一帆風順,財政補貼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左右新能源車市場的重要因素。
針對新能源汽車,先前只有中央財政補貼,上海地方補貼政策卻遲遲未出臺,消費者和廠商都在觀望,等待地方補貼政策落地。
2012年底,為鼓勵私人購買新能源車,上海市終于出臺了“免費滬牌+現(xiàn)金補貼”的政策。
以榮威E50車型為例,其動力電池容量為18千瓦時,目前售價23.49萬元。如果按照當時政策購買,首先按照國家相關規(guī)定每千瓦時補貼3000元,這樣計算下來中央財政專項資金補助達5.4萬元;加上上海市財政補貼4萬元,消費者購買榮威E50實際只需要支付14.09萬元。
與政府補貼相比,更為“誘人”的政策是不必到市場競拍昂貴的牌照。補貼政策瞬間刺激了消費,短短數(shù)日內(nèi)就有300多輛純電動車售出。
然而,市場之旅并沒有就此一路平坦。
2013年9月,財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國家發(fā)改委四部委聯(lián)合出臺了《關于繼續(xù)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的通知》,規(guī)定補助標準將依據(jù)新能源汽車與同類傳統(tǒng)汽車的基礎差價確定,并考慮規(guī)模效應、技術進步等因素逐年遞減。
不同類型新能源車的補助標準在這份文件中得到進一步明確:純電動公交車、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公交車標準維持不變;但2014年和2015年,純電動乘用車、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乘用車、純電動專用車、燃料電池汽車補助標準在2013年標準基礎上將分別下降10%和20%。
這意味著消費者在2013年內(nèi)購買純電動乘用車,最高能獲得的補貼額度仍有6萬元,但之后兩年將會逐年遞減。對此,有分析人士將“新政”描述為企業(yè)“告別襁褓”前的過渡期。
由于新的補貼額度降低,很多觀望中的消費者打消了購買新能源車的念頭。據(jù)統(tǒng)計,截至2013年底,上海市首個新能源車4S店只賣出了333輛新能源車。
而2014年馬年春節(jié)后出臺的另一項政策,又在市場上“一石激起千層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