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向魯冠球:電動汽車太燒錢
萬向錢潮股東大會上,萬向集團董事長魯冠球否認把菲斯科注入上市公司,但表示“在合適的時候會把電動汽車注入到上市公司”。電動汽車何時注入上市公司?魯冠球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沒有時間表,因為沒有效益。以下是萬向魯冠球的言論:
萬向從1999年就開始搞新能源車了,這個行業(yè)的風險比較大,什么時候社會可以接受,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現在特斯拉的風刮得比較大,從美國刮到中國,刮到世界,這是好的,至少增加了大家對新能源車的信心,也讓政府部門更加重視,讓企業(yè)看到希望,顧客也希望早一點買到清潔能源車。
萬向錢潮是萬向集團的第一家上市公司,上市已經20多年了。我把萬向看做跟生命一樣重要,20年來從來沒有虧損過。為什么年年不虧損,因為萬向集團把好的企業(yè)放進去。
但現在電動汽車公司天天在燒錢,A123和菲斯科也都在嘩嘩地花錢,外國人用錢,風格不像我們農民出身的人。
電動汽車公司什么時候放到上市公司去,我現在沒有把握,真的沒有時間表,因為它沒有效益。也許放進去之后,股價馬上上去了,但是沒有效益,(股價)還是要下來,還是會失敗。
上去了大家都說好,下來了大家都罵我,我真的怕人家罵。
電動汽車百人會:全面理解電池污染問題
5月5日,由80多位來自政府部門、研究機構、產業(yè)界的官員、學者、企業(yè)家共同發(fā)起成立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在北京成立。到場的嘉賓和企業(yè)代表圍繞“百人會如何推動中國電動汽車發(fā)展”以及“2014年百人會重點工作和思路”進行座談。以下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楊裕生的發(fā)言實錄:
提三點建議:
第一點,百人會得十分重視增程式發(fā)展,也就是說這個車不是混合動力,送到車轱轆上面只是電動,這個車子現在電池用量少,大概只有純電動車的一半還不到。所以,成本就低。還有,電池始終控制在半充半放狀態(tài),所以,電池安全性高,壽命就長,還有就是油耗很低,我們這一次到廣汽去考察,廣汽乘用車每公里2.4升油。也可以不充電,不用充電樁,這個時候油多一些,每公里3升,另外,不受外國專利束縛,沒有難加工件、大油機,所以重量也是很輕。
第二個建議,我就是建議將百人會近期重大科研課題第四個課題“增程插電式乘用車技術路徑及節(jié)能減排分析”分為2個課題。第一,插電式乘用車技術路徑及節(jié)能減排分析,第二,增程式乘用車和大客車的節(jié)能減排分析。另外,我們現在就是電動大客車在我國有優(yōu)勢,而戶外發(fā)展很少,所以,應該成為我們國家很好的產品。所以,大客車用增程式更是錦上添花。843增程式乘用車去年3項課題,今年即將驗收。863增程式大客車今年2項結題,大量資料可用,建議請差家昌牽頭,從參加5項驗收開始來研究這個課題。
建議三,就是全面理解電池的污染環(huán)境問題。所有電池都是化學品,在原料提取和加工,電池生產,廢電池處理當中,如果是制度不嚴、管理不善、技術落后,都可能污染環(huán)境。美國鉛電池產量與中國相當,已經列入非污染行業(yè),就是說制度比較嚴,管理比較好,它的再生處理技術比較好,所以,已經不是污染行業(yè)。
那么,燃油車是鉛電池大用戶,我們國家現在每年生產5千萬電池用于燃油車上面,每年有2000多萬輛汽車,每年汽車成本有一塊,有上億輛汽車的電池大概是用3年到4年就是換一次,每年換3000萬塊電池,燃油車就生產6000萬個電池。所以,鉛電池淘汰是不可能的。
鋰離子電池生產和處理中的污染值得重視,石墨選礦和提純有機溶劑,納米炭。太陽能電池生產和處理當中污染問題也值得重視,硅提煉高耗能,砷化鎵毒性大。應該把它管好之后,不讓他進入環(huán)境。但是,現在的確是不能夠說電池說已經沒有污染,也不是說哪一個電池有,整個我們國家電池后處理問題都是應該重視,關鍵我們要有一個改變。筆者是希望百人會在這個電池污染問題上面要有一全面的理解。
王秉剛:國內電池技術待提高 特斯拉值得學習
據中國汽車工業(yè)協會統(tǒng)計,2013年我國生產新能源汽車17533輛,其中純電動汽車14243輛,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3290輛;銷售新能源汽車17642輛,其中純電動汽車14604輛,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3038輛。2013年還生產油電混合動力汽車14463輛,銷售15101輛。
幾年來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我國一些企業(yè)通過自主研發(fā)陸續(xù)開發(fā)出一批電動汽車與混合動力汽車。我國混合動力客車的技術水平已居世界前列,推廣數量世界第一。以比亞迪e6為代表的電動乘用車已批量投入示范運行,其安全性與可靠性基本達到傳統(tǒng)汽車水平。但總體來說,與世界電動汽車先進水平仍存在較大差距,目前能夠投放市場并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并不多。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我國傳統(tǒng)汽車研發(fā)能力不強,與電動汽車相關的機電產業(yè)基礎薄弱;另一方面,相當多的企業(yè)對新能源汽車研發(fā)缺乏動力,投入嚴重不足,有的企業(yè)猶豫不決,駐足觀望。與傳統(tǒng)汽車一樣,我國新能源汽車面臨著國際市場激烈競爭的局面,即使有再好的鼓勵政策,沒有好產品,一切都是空話。弄不好,最后的結果很可能是為國外的新能源汽車大規(guī)模進入中國市場準備條件。
近來大家談論很多有關美國電動汽車新秀特斯拉的話題,我非常贊同這種看法:特斯拉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其取得如此成績的原因,與其說是其技術上的創(chuàng)新,還不如說是美國社會為這種創(chuàng)新提供的環(huán)境與動力。
電動汽車與混合動力汽車最核心技術在零部件之中。這幾年我國的動力電池技術水平提高很快,磷酸鐵鋰電池的安全性與壽命基本可以滿足汽車運行的要求,成本明顯下降,這是我們可以發(fā)展新能源汽車的基礎。
但總體來說,電池的技術水平與世界一流國家還有差距,而中國電池成本低的優(yōu)勢已經受到威脅。電池隔膜、正極材料等還是國外的品質好。驅動電機的功率密度需要提高,噪聲振動需要改進?;旌蟿恿S冒l(fā)動機、制動能量回收系統(tǒng)、發(fā)動機啟停系統(tǒng)、高效電動空調系統(tǒng)等技術難找到一家做得好。IGBT等重要元器件仍依賴進口。生產、檢驗、科研、開發(fā)用的設備基本靠進口。我們不應該再像傳統(tǒng)汽車產業(yè)那樣,只關注整車,忽視零部件,重蹈技術空心化的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