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崇明縣建設鎮(zhèn)廢舊電池回收活動中,不少村民主動帶來廢舊電池。/受訪者供圖
編者按
土壤,大自然生生不息的根源。雖然每天生活在這片大地,卻很少有人關心它的健康狀態(tài)。廢舊電池、農藥瓶、化工產品……各種人類活動的“副產品”無序丟棄,正讓土地患上越來越重的“疾病”。在城市,人們關心的是被污染的土地是否會帶來疾?。辉谵r村,農耕者也許更關心土壤污染后是否能再長出茁壯的莊稼,而這些疑問,最終都聚焦于人們在土壤的修復之策里。繼本報《未來上海土地流轉前要先“排毒”》一文之后,晨報記者再度走訪本市一些存在土壤污染隱患的地點,探訪土壤污染現狀的同時,也尋找那些民間的守護者,因為他們的存在,才讓這片土地有希望更健康地存續(xù)。
晨報記者 余志輝 實習生 曹南奇
“這片土地很好,崇明人靠它吃飯,靠它發(fā)展,所以必須精心保護,決不能讓它受到污染?!闭f這句話的是崇明縣建設鎮(zhèn)白鑰村村支書郁順康,5年前,他與其他兩名大學生村官一道,在當地組織了一項回收廢舊電池兌換禮品的活動。5年來,這項活動的隊伍日益壯大,在不斷的宣傳和活動中,一節(jié)小小的電池讓當地村民的環(huán)保意識逐漸提升,不僅避免了廢舊電池對當地土壤的危害,也為當地的其它環(huán)保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和借鑒。
自己掏錢買禮品收廢電池
在一個烈日炙烤的午后,記者來到建設鎮(zhèn)白鑰村村委會。這個村干部辦公的地方,卻有一個區(qū)別于其他農村的地方——一只放在樓梯口的銀色金屬桶,里面放著數十節(jié)各種型號的廢棄電池。
2008年,崇明縣建設鎮(zhèn)迎來了首批大學生村官。就在村民仍對這些“城里娃”能否做好農村基層工作有所懷疑時,沒有人想到,一股提高環(huán)保意識,保護農村水土的風氣將會從此產生,并在隨后的5年中成為這里的新風尚。“農村對于我來說是陌生的,為了更多地了解農村,盡快度過適應階段,我們這些大學生村官需要參與更多的實踐工作?!庇繇樋诞斈瓯话才诺皆撴?zhèn)的白鑰村擔任書記助理。他發(fā)現當時不少村民常把廢舊電池直接丟棄在農田里、河溝中。他意識到這會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產生污染,在與三星村的王柳香、運南村的馮文晶兩名大學生村官商量后,他們決定開展一項環(huán)保志愿者活動——用一些小禮品兌換村民家中的廢舊電池,同時開展環(huán)保宣傳活動,讓更多的村民提高環(huán)保意識。
2008年12月5日,國際志愿者日,大學生村官的廢舊電池回收攤位在集市上擺開了,三人各出100元,購買了一些兌換品,并印制了一些宣傳海報和傳單,向農民宣傳環(huán)保意識,尤其是廢舊電池對土壤和水體的危害。
首次活動收到610節(jié)電池
“最開始是5節(jié)廢電池可以換1節(jié)新電池,后來增加了打火機、環(huán)保袋、洗發(fā)水等物品?!庇繇樋到榻B,首次活動的現場人氣很旺,當天就回收到廢舊電池610節(jié)。很多路過的村民都前來了解環(huán)保知識,當他們得知亂扔電池可能會導致土壤和河道受到重金屬污染時,紛紛表示會把這個知識告訴親友,今后要注意廢電池的處理。
活動開展之初,出現了不少問題,如不少村民在理解活動規(guī)則時產生誤解,以為能免費領禮品,或是花錢買新電池,還有人拿著其它廢棄物前來兌換。還有的村民提出,平時的宣傳較少,很多人并沒有提前準備。針對這一情況,大學生村官們加大了宣傳力度,利用鎮(zhèn)、村的廣播預告活動時間、地點和規(guī)則;同時修改和細化兌換規(guī)則,讓村民更容易理解。
村民不要禮品自發(fā)撿電池
起初,廢電池換禮品只是一個新鮮的嘗試,卻沒想到,一石激起了村民心中的環(huán)保浪潮。
這項活動原本每3個月一次,自從首次活動舉辦后,很多村民會在活動間隙積攢一二十節(jié)電池,在活動日來兌換。電池來源多是家中的遙控器、玩具以及普通家用電器。
隨著活動的深入,一個新的現象開始出現,“有個人一次拿了兩三百節(jié)電池過來,說是知道這個活動以后,他在3個月里不僅收集自家電池,還到田間地頭撿起亂扔的廢舊電池,所以攢了很多?!庇繇樋嫡f,無論如何,村民開始擯棄亂扔廢舊電池的習慣,甚至自發(fā)清理田間的廢舊電池,這說明保護環(huán)境、保護土壤的意識已經開始在農民心中播下了種子?!斑€有一個退休工人,在得知我們的活動后,也帶了兩三百節(jié)廢舊電池來,并且表示不需要兌換禮品,只是想用實際行動響應環(huán)保的號召?!?
鎮(zhèn)里常設3個中心回收站
大學生村官組織的環(huán)保活動日益深入,郁順康三人的投入也越來越多,從一開始的每人出100元,到后來每人出300元?;顒映掷m(xù)了1年,由于宣傳效果和社會效應都很不錯,他們不僅獲得了其他大學生村官、黨員干部、志愿者的支持和幫助,也獲得了鎮(zhèn)政府在資金等方面的支持,活動范圍和頻率進一步擴大?!叭缃?,我們在全鎮(zhèn)設立了3個中心回收站,13個村都常設了回收點,供村民隨時交投廢舊電池。同時,我們的兌換、宣傳活動也從每季度一次改為每月一次,舉辦地點也在各個村之間變換。”
5年之間,回收活動和各村回收點共收集到廢舊電池一萬余節(jié),全部交給專業(yè)的處置公司進行處理。
5年之間,回收活動的參與者日益增多,如今,很多大學生村官、黨員干部和志愿者都成為了活動的一分子。
[“護土”心聲]
“轉正”不改初衷:留在農村守護土壤
5年里,大學生村官在農村基層工作中逐漸成長,人生軌跡也逐漸變化,但沒有改變的是他們對守護土壤,保護環(huán)境的赤子之心。
崇明人王柳香如今已離開了“村官”崗位,轉入事業(yè)單位工作。談起當初的選擇,她感受頗多:“我是學服裝設計的,但畢業(yè)之后并不想從事本行,正好家鄉(xiāng)有一個‘村官’的機會,我就回來了?!痹谂c郁順康等人一拍即合籌辦廢舊電池回收活動后,她充分發(fā)揮了自己的特長,負責海報、宣傳資料的設計工作。時至今日,每當這項活動舉辦時,她仍然會參與進來,與當初的“戰(zhàn)友”們共同宣傳環(huán)保。
英語專業(yè)畢業(yè)的云南人馮文晶則回到了老家工作,但仍然關心著崇明建設鎮(zhèn)的廢舊電池回收活動,一直通過網絡和電話與“戰(zhàn)友”保持聯(lián)系。
家在普陀區(qū)的郁順康,大學學的是法學,畢業(yè)后一度準備簽約一家外企,但當得知有一個當“村官”的機會,他毅然決定放棄在城市的生活,到農村追逐自己的夢想。“我父親還是比較支持我到基層鍛煉的,但我母親最初不是很理解我的決定,也很擔心崇明的工作環(huán)境。后來他們到崇明來,看到了我的工作和生活環(huán)境,同時也與當時的老書記趙漢成進行了交流,知道我在這里工作的意義,這才放下心來?!?
郁順康說,趙漢成對他視如己出,手把手地教他如何開展基層工作。如今,老書記即將退休,郁順康則在2012年成為了白鑰村的新書記,兩人依然在同一個辦公室辦公,卻換了個座位?!拔覀兊母星橐琅f很好。我能有今天的成長,多虧他的幫助。”5年來,郁順康在崇明成長,也在崇明安了家,他還勸父母今后到崇明來養(yǎng)老。
談到自己5年來的變化,郁順康頗有感觸地說,自己有些東西變了,有些沒變。沒變的是自己對農村工作的熱情,以及自己的原則?!俺醯睫r村,也有人認為我只是拿農村當跳板,現在我已經用事實證明,我是真的要在這里做一些事情,真的打算在這里實現人生的價值。當然,你的工作永遠不可能讓所有人都滿意,所以我一直都選擇堅持自己的原則,那就是依法辦事,這是我沒有改變的地方?!?
(原標題:崇明村官護土:5年收萬余節(jié)廢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