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電動車特斯拉刮起的颶風已經登陸中國市場,但中國對于電動車的政策卻越發(fā)讓人困惑起來。日前,北京市交通委稱,今年下半年純電動汽車將在北京上市,但市民購純電動車也須參加搖號,這一指標從每月2萬輛的額度里劃出一部分,總量保持不變。
這一消息讓此前不久還在打著的“無懼限購,純電動車選購”口號黯然下來。沒有記錯的話,兩年前北京市曾為純電動車的推廣大開綠燈,稱私人購買純電動汽車將無須搖號,直接上牌。
此外,還比照國家財政部的有關規(guī)定,制定了純電動車補貼方案,每輛車最高可獲補貼12萬元。
一前一后的演變,讓人摸不清頭腦。要知道,電動車在中國市場尚未成氣候,如此反復不定的政策,未必能夠達到制定者的意圖,卻完全可能給電動車市場蒙上陰影。
政策搖擺 影響不利
業(yè)界人士認為,從長期目標來看,純電動汽車采用清潔能源,無任何廢氣排放,且大大減少能耗,肯定是在政府鼓勵范圍內的。而之所以搖號主要考慮的是交通壓力,該人士認為政府做出這一決策是基于“在交通擁堵面前,政府選擇先解決這個問題”。
無可置疑的是,這幾年從京滬廣深等一線城市到貴陽、西安乃至目前石家莊等二三線城市,相繼開始限購、限牌,事實上從緩解交通壓力的效果來看,并沒有多少收獲。
然而,這樣卻明顯抑制了剛剛起步的電動車市場,更為重要的是,不明朗的政策讓電動車企業(yè)也無所適從。
實際上,兩年前北京計劃出臺新政規(guī)定在京購買和行駛的純電動汽車將不被納入限購范圍時,曾引發(fā)業(yè)內人士質疑,“限購的目的是治堵,而又通過純電動車不限購來鼓勵節(jié)能減排。這在邏輯上說不通”。不過這一政策卻得到車企的歡迎。
而中國車企也跟著政府的指揮棒早早開始了這方面的研究,并推出相應成果。比如,吉利已陸續(xù)推出搭載智能啟停系統(tǒng)的EC7-RV,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EC7、EC8,以及純電動車EK-1、EK-2等幾款新能源汽車,北汽集團紳寶純電動車、“E系列”增程式電動車及北汽福田歐曼天然氣車頭等新能源產品也已受到市場關注。
但必須正視的是,目前車企在這一市場還處于摸索階段,銷售情況并不盡如人意,北汽純電動車則定位于北京市政府高端公務及商務電動用車,先主打政府采購。
無疑,此時電動車市場正是需要明確政策支持的時刻。但按照這樣的態(tài)勢,其他城市很有可能紛紛效仿,屆時剛剛起步的電動車市場必將受到重創(chuàng)。
三方協(xié)調 尋找出路
很難不這么講,無論是政府還是車企,對于電動車私人消費仍舊有所質疑。盡管如此,今年北京市依舊計劃推廣5000輛純電動車以及建成6000個充電樁。根據規(guī)劃,2014年年內北京市將完成5公里半徑的充電樁建設;至2015年完成20個主要園區(qū)的進駐建設,形成“300+30”個充電樁的覆蓋。
目前,在政府牽頭下電動車生產廠商和當地租賃公司三方協(xié)商,廠商以較低的采購價格批量賣給租賃公司,嘗試以租賃模式撬動電動車私人消費市場。
其中,北京一家主打新能源汽車租賃的公司“易卡先鋒”表示將于年內采購300輛純電動汽車全部投入租賃運營,并已率先于清華科技園區(qū)內實現16輛的租賃規(guī)模;同時,政府相關部門、電網以及易卡多方聯(lián)手協(xié)調完成了該園區(qū)內共11個充電樁的硬件布局。
一嗨租車于今年4月份增加了相似的電動車租賃項目,目前第一批50輛電動車已經投入使用,年底前將補充至200輛,均為上汽榮威E50。
目前,上海新能源充電設施主要集中在嘉定區(qū),一嗨租車將在上海嘉定區(qū)新建3個專門開展電動車業(yè)務的租賃門店,后續(xù)會推向市區(qū)。
此外,寶馬也啟動了Active E“電亮城市”項目,將Active E電動車以租賃形式交付北京的20位用戶進行為期一年的試用,月租金為4200元。
雖然寶馬仍未披露正式投放電動車時間及會否以租賃切入,但上述舉動被業(yè)界解讀成寶馬在為明年即將在華上市的首款新能源車i3探尋商業(yè)化推廣之路。
但需要注意的是,各地電動車租賃的定價策略和差異比較大。就此而言,電動車在中國市場道路依舊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