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18日召開的商務部例行新聞發(fā)布會上,商務部新聞發(fā)言人沈丹陽介紹,中歐雙方初步商定將于6月21日在北京舉行第27屆中歐經貿混委會。屆時,會議將研究解決包括光伏貿易爭端等雙邊經貿

在6月18日召開的商務部例行新聞發(fā)布會上,商務部新聞發(fā)言人沈丹陽介紹,中歐雙方初步商定將于6月21日在北京舉行第27屆中歐經貿混委會。屆時,會議將研究解決包括光伏貿易爭端等雙邊經貿合作中存在的問題。

如今,人們寄希望于此次由商務部部長高虎城、歐委會貿易委員德古赫特共同主持的高層會議,能夠盡快為涉及204億美元的“中歐光伏爭端”找到一個解決方案。畢竟,從歐盟作出對華光伏產品征收11.8%臨時反傾銷稅決定的6月4日,到雙方可能達成和解的最后期限8月6日,僅有短暫的兩個月時間。

但即便如此,人們仍須清醒地意識到,最終的“勝負”,取決于坐在談判桌兩側的人們是否擁有足以令對方“恐懼”的籌碼。要知道,歐盟作出對華光伏產品征收反傾銷稅的決定,絕不像坊間流傳的一般“自掘墳墓”。

事實上,一紙仗“市”欺人的反傾銷初裁,擊中了我國光伏業(yè)的軟肋,歐盟棋先一招。

但與此同時,之所以我方合理合法地啟動葡萄酒“雙反”調查,能夠引起歐盟,特別是法國如此劇烈的反應,則同樣意味著,這一年貿易額不足10億美元的領域,已經開始令歐盟“膽寒”。

歐洲已傾向發(fā)展薄膜光伏

5月27日,《證券日報》刊發(fā)的《歐盟“雙反”陰謀大揭底:薄膜、晶硅太陽能電池技術路線之爭》一文,曾在業(yè)內引發(fā)熱議。

該文以中歐雙方在太陽能發(fā)電技術上的不同側重為依據,揭示了歐盟“雙反”背后鮮為人知的“陰謀”。

值得引起主意的是,目前全球太陽能光伏技術主要以晶硅太陽能電池和薄膜太陽能電池為兩條主線。其中,晶硅太陽能電池包括單晶硅、多晶硅,而薄膜太陽能電池則包括非晶硅、碲化鎘、銅銦鎵硒等。

目前,我國光伏業(yè)的現狀是,絕大多數的企業(yè)都集中于晶硅領域(除漢能等幾家主要從事薄膜光伏的企業(yè)以外),而在德國呢?

參與過德國太陽能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制定,曾任德國亥姆霍茲柏林材料與能源研究中心納米器件研究室主任,現為中組部“千人計劃”國家特聘專家、北京低碳清潔能源研究所太陽能中心主任的陳頡博士向《證券日報》記者坦言,“在德國,目前置身于多晶硅、單晶硅太陽能電池研發(fā)、生產的從業(yè)者總數還不足200人”。

更為關鍵的是,“在德國工業(yè)年鑒上可以查到這樣一組數據:在過去五年,德國政府有超過60%財政資助是針對薄膜電池的,更有超過70%的研究經費集中于薄膜光伏。”此外,陳頡還向記者介紹道,“所有的薄膜光伏企業(yè)都享有電費補貼,但晶硅類企業(yè)卻不享受。而德國政府自2011年9月恢復了對效率在11.6%以上的薄膜硅太陽能電池、效率在13.8%以上的銅銦鎵硒太陽電池和效率在15%以上的碲化鎘薄膜太陽能電池實施銀行貸款補貼”。

由此,作為在光伏領域在歐盟最具話語權的德國,向薄膜光伏的傾向顯而易見。

陳頡指出,由于薄膜電池組件效率在過去的5年中的快速提升。在歐盟薄膜電池產業(yè)成為了被廣泛看好的領域,吸引了大量的投資。歐盟的“雙反”對晶硅電池的限制毫無疑問會使薄膜太陽能電池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從而促進和確保新興的薄膜太陽能電池技術的成長,確保歐洲在新一代薄膜光伏行業(yè)的領導地位。這是歐盟“雙反”的深層次原因。

“歐盟在其2008年-2030年的光伏發(fā)展戰(zhàn)略中明確地表明任何一種技術都不會是永遠的贏家或輸家,為此,歐盟支持和發(fā)展廣泛的選項和技術,而不是有限的一套組合?!标愵R建議,“國家相關機構從戰(zhàn)略層面看待晶硅太陽能電池的困境和薄膜光伏發(fā)展的機遇。應審時度勢地完善和調整我國的光伏產業(yè)及相關政策”。

我國晶硅技術仍受制歐洲

而即便是在中國光伏業(yè)潛心研究的晶硅電池領域,歐盟似乎也不具對華“雙反”所造成的連鎖反應。至少,此番歐盟在作出對華光伏產品征收臨時性關稅決定時,并無絲毫“心慈手軟”之意。

在陳頡看來,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主要有兩點,首先,晶硅電池的產業(yè)鏈不能滿足歐洲人心目中的最高環(huán)境標準;其次,晶硅太陽能電池產業(yè)的核心技術至今仍掌握在歐盟手中。

“在提煉高純單晶硅、大面積超薄高純硅片的切片技術等晶硅電池生產核心技術環(huán)節(jié),實際上我們至今都無法超越歐洲。對此,也許會有晶硅企業(yè)反駁,認為通過減少硅料使用,我們可以達到更為環(huán)保及降低成本的目的。但事實上,我國現有光伏技術還無法生產出厚度在100微米以下的大面積高純單晶硅片?!标愵R向記者表示,“即便我們可以切出100微米以下的高純單晶硅片,相應的太陽能電池生產線升級也將使這些光伏企業(yè)再度受制于歐洲。最終結果會是按下了材料成本的‘葫蘆’,浮起了增加對太陽能電池制造裝備投入的‘瓢’”。

此外,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在晶硅電池正負極銀漿(印刷于太陽能電池正背面以提高電池片性能的一種金屬輔料)領域,以世界500強、德國家族企業(yè)賀利氏為代表的一批國際巨頭,至今仍仰仗技術優(yōu)勢壟斷著市場。令人感到遺憾的是,截至目前,還沒有一家國內公司可以生產出正面漿料(漿料中的一種,應用于太陽能電池正面以收集電流)。

德國太陽能產業(yè)協(xié)會(BSW)2010年的報告指出,雖然其接近70%太陽能電池都是進口的,可是80%的附加值卻留在了歐洲。從這份報告可以看出,對華“雙反”不會對歐洲晶硅電池產業(yè)的核心技術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

葡萄酒“雙反”已觸動法國

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jié)是,在中國商務部正式宣布對歐盟葡萄酒進行“雙反”調查的當天,法國總統(tǒng)奧朗德要求歐盟制定統(tǒng)一對華貿易政策。彼時,媒體分析稱,奧朗德的表態(tài)凸顯了情況的嚴重。

那么,一個年貿易額不足10億美元的“葡萄酒”,如何能“觸動”一直極力支持歐盟對華光伏產品征收反傾銷稅決定的法國呢?(光伏產業(yè)的沉浮對法國幾乎沒有影響,在業(yè)界看來,法國對歐盟“雙反”的支持,主要來源于其國內,特別是社會黨內反華勢力的教唆。)

一位旅居法國的葡萄酒從業(yè)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透露,“在法國,葡農在農民行列中屬于第三大群體(第一大群體為種植小麥的農民、第二大群體為奶農),他們雖然頗受社會尊敬,但經濟方面卻一直不太寬裕(當然,這是特殊的文化背景造成的,葡農們從不盲目逐利)。此外,在很多農業(yè)領域,農民都可以享受到相應的政府補貼,葡農卻不能”。

“要知道,在這些葡農的年產量中,有將近20%出口到中國(特指那些種植并釀造低端葡萄酒的葡農)。因此,中國的‘雙反’制裁,將會使這些本不寬裕的葡農在經濟上更加拮據。而這顯然會激發(fā)法國人民同情弱勢的情緒,通過各種渠道向政府施壓。”該人士向記者介紹道。

事實上,6月19日,據相關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獨家爆料,6月16日至20日正在法國波爾多舉行的“2013年葡萄酒與烈性酒展覽會”上,就有來自法國的葡萄酒商表示,中國“雙反”會使本已有序的葡萄酒市場重新陷入混亂,一些大型貿易商正在香港開設公司,試圖重操走私舊業(yè)。與此同時,他們已開始向法國政府,乃至歐盟“施壓”,希望他們在光伏爭端中對中國做出讓步,以保護清苦葡農的利益。

[責任編輯:趙卓然]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池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涉及資本市場或上市公司內容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電池網)”的作品,凡屬媒體采訪本網或本網協(xié)調的專家、企業(yè)家等資源的稿件,轉載目的在于傳遞行業(yè)更多的信息或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一周內進行,以便我們及時處理、刪除。電話:400-6197-660-2?郵箱:119@itdcw.com

電池網微信
歐盟雙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