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想到一個問題:如果特斯拉更比亞迪、比亞迪更特斯拉,在中國這個市場上,誰更有優(yōu)勢?

汽車下一站:新能源還是車聯(lián)網?

人聰明而又懶惰的天性、生來駕馭一切的能力,汽車被發(fā)明是情理之中。從1885年第一輛汽車被發(fā)明,到現在已經經歷百年更迭升級。飛行汽車、無人駕駛汽車......隨著科技的進步,關于車的進化,已遠遠超出凡人想象。

剛剛結束的北京車展,飛行汽車、無人駕駛汽車看來仍然是汽車未來的未來——但這并不代表汽車領域進無可進。這不,新能源汽車和車聯(lián)接互聯(lián)網已經成為汽車的下一個未來。

這方面,“特斯拉”會是典型的代表:這是一款純電動車、超級跑車。采用18650電池、充滿電可行駛480公里、零到100公里,加速只需4.2 秒;通過手機遠程控制窗、燈、鎖,充電的監(jiān)控和中斷;17寸中控超大的觸屏,通過3G輕松連接互聯(lián)網沖浪等等......這一切,源自特斯拉“IT造車”思維, 跳出傳統(tǒng)汽車制造束縛。

放棄了北京車展的特斯拉風頭依然強勁。兩個案例可以佐證:北京車展上,某位外地土豪帶著百萬現金,只為現場求得特斯拉一輛。無奈,特斯拉缺席, 抱憾而歸。但棄而不舍,委以重金托人求人;特斯拉在上海的首次八位車主交車儀式現場,根據流程,馬斯克應該會首先為車主頒發(fā)鑰匙,再帶每一位車主去打開屬 于自己的那一輛專屬

ModelS。但實際情況是,馬斯克走到放置車鑰匙的地方時,媒體和粉絲已經將該處圍得水泄不通,場面一度失控,關注度不亞于北京車展上任何一款新車的發(fā)布。

因為小米,筆者與特斯拉有兩面之緣:一次是小米公司雷軍與沃茲的對話現場,二是海淀區(qū)政府與小米公司的簽約儀式。兩次的機緣巧合可以看出端倪: 特斯拉對于互聯(lián)網的重視以及積極謀求中國政府對于新能源尤其是外資新能源汽車的政策支持。前者從特斯拉中國首批,如新浪曹國偉、攜程梁建章、UC優(yōu)視俞永福、云游控股汪東風、1號店于剛等IT互聯(lián)網車主也可以看出;后者來說,雖然特斯拉是純電動車,但并未進入國家關于新能源汽車補貼的行列。相關新能源汽車 的政策也并未能夠享受到。

當馬斯克向中國第一批車主交付特斯拉的時候,王傳福正在北京車展上宣布其與戴勒姆合作的第一款騰勢純電動車發(fā)布,并且在今年9月上市,直接瞄準的是私人消費市場。

騰勢是一款純電動車、最高時速150公里/小時。采用比亞迪的磷酸鐵鋰電池、科學嚴謹的BMS(電池管理系統(tǒng))、續(xù)航340公里;可通過手機遠程定位、遙控車鎖、開啟空調等,也是一款車與互聯(lián)網結合的典范。中國電池網(微號:mybattery),最具價值的電池行業(yè)垂直門戶,www.vnsr890.com。

但騰勢并不是比亞迪的第一款純電動車。前不久筆者有幸參觀比亞迪汽車和比亞迪電子了解到。比亞迪E6和K9已經在深圳以及全球其他43個城市成功運行。兩者都是比亞迪為公共交通零排放而打造的產品:E6專注出租車市場,K9則是公交市場。

同時,比亞迪在車展上還正式亮相了其混合動力雙模SUV車型“唐”,以及展出了同樣混合動力雙模家轎汽車“秦”。

參觀比亞迪汽車的時候并未見到“唐”這款車型,沒有深入了解,只體驗到了同樣堪比跑車的“秦”:靜止狀態(tài)全力踩下油門,油電混合的雙動力帶來的 強大推倍感立馬上身,燒胎的尖叫聲讓人澎湃。零到100公里,第一次肆意而為的筆者開出了5.8秒的成績。根據記錄顯示,這臺車跑出的最好成績?yōu)?.5 秒。

飆車并不是筆者的強項,作為互聯(lián)網從業(yè)者,筆者更愿意花更多的心思關注比亞迪在車與互聯(lián)網結合方面所做的創(chuàng)新和努力。

在“秦”這款車上,筆者第一次體驗到了利用手機遠程解鎖/上鎖、開啟空調、定位尋車等功能。

從比亞迪會議室出來看到,諾大的園區(qū)內停滿了近千輛比亞迪汽車?;顒又鬓k方只給了一個賬號和密碼,便讓筆者通過比亞迪云服務去尋找試駕的車輛。

時值初夏,深圳氣溫偏高。按照操作提示,筆者輸入賬號密碼后,遠程開啟了汽車空調。緊接著開始進行定位尋車。不費勁的是,筆者很快通過APP鎖 定了車輛位置,根據顯示的地圖指引前往,輕松找到了離筆者直線距離約500米、曲線距離約800米的香檳“秦”,它已經開啟了空調,在比亞迪會議室所在辦 公樓后兩棟樓的樓下靜靜的停著,等著筆者的到來試駕。這,正是筆者想要的。

無論是特斯拉們還是比亞迪們,新能源汽車在中國其實都面臨著一個非常大的問題:充電的便攜性。特斯拉方面表示會在中國建立“超級充電站”網絡, 并且北京的第一個超級充電站已經宣布落成;比亞迪則規(guī)劃出了未來的能源服務社區(qū),而混合雙模動力車型,也是比亞迪目前對此作出的選擇。

突然想到一個問題:如果特斯拉更比亞迪、比亞迪更特斯拉,在中國這個市場上,誰更有優(yōu)勢?

[責任編輯:趙卓然]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池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涉及資本市場或上市公司內容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電池網)”的作品,凡屬媒體采訪本網或本網協(xié)調的專家、企業(yè)家等資源的稿件,轉載目的在于傳遞行業(yè)更多的信息或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一周內進行,以便我們及時處理、刪除。電話:400-6197-660-2?郵箱:119@itdcw.com

電池網微信
新能源
鋰電池
車聯(lián)網
能源財經網
中國電池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