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則李書福海外買礦的消息在網絡上發(fā)酵。
這個消息,源于港股洪橋集團(HK.8137)日前的一則公告:擬發(fā)行7.4億港元(約合5.9億人民幣)可換股債券,支持收購巴西SAM鐵礦石項目。認購人正是浙江吉利。目前李書福和李星星分別持有浙江吉利90%和10%的權益。李星星屬于關連人士,令李書福父子關系首次浮現(xiàn)。
洪橋集團的前身是出版企業(yè)Jessica,于2007年底借殼上市,經營礦產資源業(yè)務,大股東洪橋資本持股65.4%。集團主席兼執(zhí)行董事賀學初在洪橋資本持股68%。李星星也是洪橋資本的股東,持股洪橋資本32%,由于他沒有參與洪橋的營運、不屬于董事會成員,而他的名字僅以英文譯音Li Xing Xing在年報中出現(xiàn),坊間對他的認識不多。
目前李書福以個人名義持有洪橋集團1.25%權益,還未到5%的公開披露線,故毋須披露。假如浙江吉利悉數轉換股份,在洪橋集團的持股將增加24.35%,屆時李書福總共持股25.6%,成為第二大股東。
在這起資本運作中,賀學初是個關鍵人物。賀學初被稱為內地“炒殼專家”,當年便將國潤控股的殼賣給李書福,成為今天的吉利汽車。有分析人士指出,如今洪橋不排除重施故伎,協(xié)助李書福找殼。李書福曲線入股洪橋集團,可能暗示賀學初即將“功成身退”。
再回到投資鐵礦石這事本身。中國民營企業(yè)家海外買礦,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發(fā)生在李書福來說,這個舉動倒也不難理解。
“鐵礦石是鋼材的上游,汽車制造中鋼鐵作為主材占據相當的比重。吉利此舉意在上游資源。”吉利集團相關人士昨天對記者表示,吉利通過參股該公司,可以間接參與在巴西的鐵礦石業(yè)務,同時有助于其建立鐵礦石業(yè)務與鋼鐵企業(yè)產業(yè)聯(lián)盟,也是對沖鋼鐵價格波動的重要手段?!斑@是吉利整個汽車產業(yè)鏈的合理和重要延伸。”
事實上,李書福早已與礦產結下不解之緣。
2011年6月,李書福曾以個人名義認購了一家準備在香港上市的澳大利亞鋰礦開采商銀河資源(Galaxy Resources)3000萬澳元的可換股債券,當時約合人民幣2.06億元。
這個舉動也是類似的初衷:新能源汽車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就是電池問題,吉利的新能源汽車正在推進狀態(tài),李書福那筆鋰礦投資被解讀為其為吉利新能源汽車產業(yè)的一次布局。
可換股債券,又稱可轉換債券、可轉債,是指以其他公司股票為標的股票的可轉換型債券。當一些公司擁有其他公司的股票時,急需資金,但又不愿以現(xiàn)價賣掉股票時,就可以采用發(fā)行可換股債券。
另外,一些跨國公司為了從參股的子公司退出,可以以母公司的名義發(fā)行,以所持有的子公司股票為標的股票的可轉換債券,從而實現(xiàn)從子公司退出。
意大利、馬來西亞政府在國有企業(yè)私有化過程中,還發(fā)行過以公司國有股為標的股票的可轉換債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