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向一二三公司的主要產品分為四大塊,其中很重要的一塊是混合動力電池,包括12V啟動電池和48V的微混電池。

厲害了萬向 電池新產品獲上汽通用超10億美元訂單

1月22日,萬向集團1900萬元重獎科技功臣陳軍博士的消息獲得了業(yè)內業(yè)外的一片稱贊。早春二月,萬向集團又傳來喜訊——A123、萬向一二三公司獲得上汽通用價值超過10億美元新訂單——上百萬套48伏超級磷酸鐵鋰電池(以下稱48伏新產品)。

厲害了萬向 電池新產品獲上汽通用超10億美元訂單

萬向讓A123上演了“鳳凰涅槃”

對于A123,公眾或許不了解,但業(yè)內很有名,因為這是全球最大的低壓鋰電池的供應商。2001年,A123獲得納米磷酸鹽專利技術。

A123當時嘗試在不同市場為手機和高端電動工具生產電池,但很難找到盈利點?!癆123撞了大運,因為美國經濟陷入衰退”,時任A123首席執(zhí)行官的賈森·弗蘭克爾把賭注押到了另一家得到聯邦政府支持的公司Fisker身上。當時后者正在加緊投產一款10萬美元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車Karma。

不幸的是,這對難兄難弟沒有互相成全。2012年秋天,捉襟見肘的A123申請破產保護。2013年年初,萬向集團以2.57億美元收購了這家公司。

在A123垂死與重生期間,錯過了美國電動汽車領域的一些大訂單。LG成為通用和福特的電動汽車電池供應商,特斯拉則與松下簽訂了合同。A123不得不集中精力發(fā)展其低壓電池。這種電池用于輕量級跑車,或與古老的鉛酸電池組串聯使用。最初的客戶包括邁凱輪;后來,法拉利和戴姆勒也都成了A123的客戶,他們將A123電池用在其混合動力汽車上。

萬向集團收購美A123后,讓A123起死回生,并迅速打開中國市場。與此同時,雙邊的研發(fā)資源得以整合,技術上也更進了一層樓。

厲害了萬向 電池新產品獲上汽通用超10億美元訂單

48伏電池新產品可使單車油耗節(jié)省15%

萬向一二三公司的主要產品分為四大塊,其中很重要的一塊是混合動力電池,包括12V啟動電池和48V的微混電池。

記者在萬向一二三公司的展廳里曾經見過這組48伏超級磷酸鐵鋰電池,體積很小。可別小看了這個小小的電池,它的研發(fā)成功,可以使單車油耗節(jié)省15%左右,對節(jié)能減排起到了積極的意義,引領了微混汽車動力電池行業(yè)的新發(fā)展。

關注新能源汽車的人知道,電動汽車安全根本是電芯的安全技術。電池是關鍵。之前,鉛酸電池在電池市場占主導地位,部分原因是鋰電池在寒冷環(huán)境下會出現故障。

2015年4月,A123推出低壓鋰電池Ultra Phosphate,可以在最低零下30攝氏度下釋放比鉛酸電池更多的電量。弗蘭克爾說,A123很有希望從鉛酸電池制造商手中搶走生意,并贏得微混合動力汽車制造商的合同——這種小型汽車在路口等待時會關閉引擎,當信號燈變綠時使用電池啟動引擎。

一位業(yè)內人士告訴記者,對于新能源汽車而言,如何實現燃油效果同時把成本也降低,是個難題。以往的12伏電池成本低,但短板是功率不夠。萬向研發(fā)的48伏鋰電池追求綜合指標均衡,同時也考慮了安全性和散熱,填補了國內外技術的空白。

隨著市場發(fā)展,對48伏鋰電池在低溫和高功率特性下的要求不斷提高,要達到持續(xù)5年的生命周期。A123研發(fā)了48伏新產品。該產品由14個8安時電芯組成,電池高度96毫米,電芯功率密度3千瓦/公斤,電池功率密度3千瓦/公斤。

同時這項來自F1賽車的高功率電池技術,無需冷卻系統(tǒng),是在納米磷酸鐵鋰技術基礎上開發(fā)而成,陽極材料研究作了改進和優(yōu)化。

通過材料對比發(fā)現,超級納米與磷酸鐵鋰技術、納米磷酸鐵鋰技術相比,更顯其優(yōu)越性。A123應用在48伏電池上的納米粉末,采用這樣的陽極材料以及配套的陰極和電解質材料以后,電芯的電阻降低一半多,這意味著功率提高了一半多。低電阻特性標準設計、系統(tǒng)無需主動冷卻、高功率密度等技術使該產品在市場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超10億美元的大單來之不易

知情人士透露,萬向一二三公司這個超10億美元的大單來之不易。萬向全球電池團隊精誠合作,經過一年多的技術開發(fā)與驗證,與北美通用、上汽通用與泛亞公司進行多次工程技術交流與商務交流,擊敗了博世(采用的是松下電芯)、CATL(寧德時代)等同行,才成功贏得了通用汽車總價值超過10億美元的新業(yè)務。其中已確認的批量訂單約7億美元,項目最高可能達到14億美元。

在歐洲,A123獲得了捷豹路虎、菲亞特的低壓電池訂單。

[責任編輯:趙卓然]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池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涉及資本市場或上市公司內容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電池網)”的作品,凡屬媒體采訪本網或本網協(xié)調的專家、企業(yè)家等資源的稿件,轉載目的在于傳遞行業(yè)更多的信息或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一周內進行,以便我們及時處理、刪除。電話:400-6197-660-2?郵箱:119@itdcw.com

電池網微信
萬向集團
中國電池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