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很多城市,汽車尾氣被認為是霧霾的重要來源,大力發(fā)展新能源汽車特別是純電動汽車成為未來消減霧霾的重要方式。前不久,由《環(huán)球時報》組織的中日韓知名媒體環(huán)保采訪團走進中國純電動汽車最大的整車生產基地——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汽新能源)采育產業(yè)基地。北汽新能源新聞發(fā)言人、黨委副書記郝子明,品牌公關總監(jiān)胡恩平,北汽新能源工程研究院院長助理李玉軍博士向記者介紹了當前中國新能源車特別是純電動汽車的發(fā)展現狀。他們對記者表示,應該讓新能源車成為真正的“特權車”。
新能源汽車成治霾必然選擇
日本《每日新聞》:中國的大氣污染是不是汽車油品質量不好導致的?
郝子明:北京市傳統汽車目前保有量是500多萬輛,按照北京市環(huán)保局的數據,傳統汽車排放污染的貢獻率占33%以上,北京市委市政府對于傳統汽車的治理歷來也是非常嚴厲的。比如北京銷售的傳統車都要達到歐5標準,這也是高于其他省市的,包括老舊車淘汰2014年也要全部完畢。但從目前治理霧霾的需求來看,僅是提高排放標準已難以達到要求,所以政府下決心把推動純電動汽車作為治理污染的重要舉措。去年北京市政府出臺了“清潔空氣行動計劃”,在這個行動計劃中,明確提出,2020年,北京新能源汽車的保有量要突破20萬輛。
韓國《國民日報》:中國政府對新能源汽車有哪些補貼政策?
胡恩平:中國政府對于新能源汽車的扶持政策和實施細則非常多,比如,從2014年9月1日開始實施免征購置稅政策。各級地方政府也在中央政府總體原則下給出地方的補貼,形成中央和地方兩級補貼。除財政方面的補貼,地方政府為推廣新能源汽車,還出臺一系列使用方面的優(yōu)惠,比如免除部分停車費、免過路過橋費,在安裝充電設施方面給予補貼,讓民眾感覺到駕駛電動汽車,對環(huán)保有貢獻,好像是一個有特權的車一樣,讓消費者更愿意接受它。
“里程焦慮”是個偽命題
日本時事通訊社:目前北京有多少充電設施?
郝子明:純電動汽車產業(yè)化發(fā)展的最大瓶頸就是公共充電設施的建設??梢詮纳鐣推髽I(yè)兩個方面解決,比如北京市政府2014年計劃在公共場所新建1000個充電設施,計劃在2015年形成5公里之內就有一個充電設施的布局。在企業(yè)層面,凡是購買我們產品的用戶,只要住宅或辦公地點有固定車位,企業(yè)將免費為其安裝充電設施。企業(yè)還在可以管控的范圍內,比如4S店、廠區(qū)、合作單位等盡可能多安裝充電設施。我們公司近期要成立充電設施事業(yè)部,與愿意合作的企業(yè)和公司展開合作,共同推進公共充電設施的投資和建設。
胡恩平:2014年北汽新能源汽車已經安裝完成私人充電設施1600個。除私人充電設施以外,在我們的經銷商、服務站、出租車公司、租車公司,還將完成200個充電設施建設。
環(huán)球時報:電池容量也是電動汽車發(fā)展的技術瓶頸,如何破解限購政策下民眾的“里程焦慮”?
郝子明:國內幾大車企聯合投資成立了一個電池開發(fā)聯盟,下一步還要在新電池材料技術和電池技術等方面加大投入。目前我們公司的工程研究院專門設立了電池開發(fā)部門,加大在電池材料和電池控制系統方面的開發(fā)與研究。我們還與各國先進電池研發(fā)企業(yè)合作,比如我們和韓國SK合資的電池公司已建成投產,目前SK生產的三元鋰電池,已經在北汽上市電動車上投入使用,車輛性能獲得很大提升。
胡恩平:按照調查的數據,目前都市中有著“雙50、雙90”原則,就是50%的人出行里程不超過50公里,而90%的人出行里程不超過90公里。所以續(xù)航里程在200公里左右的純電動車完全可以滿足人們的日常出行。另一方面,更長里程的純電動車從經濟性方面來看并不劃算,因為想要續(xù)航里程越長,電池就要越多,負重也就越大,很大一部分電能都被用于負載電池了。有研究認為,160公里到200公里是最具性價比的續(xù)航里程。所以目前人們對于續(xù)航里程的焦慮主要是因為不了解。實際上,真正開過電動車的用戶的里程焦慮感要比沒開過的人小得多,甚至沒有。因為他們完全了解自己每天的出行范圍和路徑,這只是一個使用習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