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發(fā)布2023年1-12月全國汽車市場召回狀態(tài)跟蹤,2023年1-12月實施召回有181批次事件,總共召回728萬臺,相對去年同期的數量增長142%,外資企業(yè)召回次數較多,自主召回次數逐步提升。
召回時間上,2019年汽車召回214批次;2020年召回190批次;2021年汽車召回數量232次保持相對較好狀態(tài);2022年共召回171批次,創(chuàng)近8年新低;2023年1-12月召回181批次,總體恢復正常。1-5月召回較少,今年6-12月召回數量較好。
召回數量上,2023年累計召回181批728萬臺,召回數量同比增長142%,總體相對回歸穩(wěn)定。相對2016-2018年的超千萬臺的較高水平,僅今年召回較平穩(wěn)。
召回范圍上,2023年1-12月份乘用車召回批次數量達到162批次,其中德系召回50次,日系品牌企業(yè)36次,自主品牌企業(yè)也有27家。
崔東樹分析,進口車依舊是召回數量的半壁江山,雖然投訴少,但召回執(zhí)行的好。進口車的德系、歐系和日系召回較多。自主的召回逐步增多也是規(guī)范提升的很好事情,召回越多,越是可信任。
新能源車召回方面,近兩年的召回向新能源動力特征變化,軟件、智能設備、電池等的召回逐步增多,類似傳統(tǒng)車的發(fā)動機缺陷特征。
尤其是軟件性召回也在增多,2023年1-12月召回軟件問題車型達184萬臺。而動力電池有3.3萬臺,說明無論傳統(tǒng)車還是新能源車的軟件問題都逐步顯現,因此召回政策也是不斷完善的。
2023年的新能源車召回的軟件缺陷較多,大部分屬于很小的隱患問題,ota升級即可解決,總體風險不大;特斯拉能量回收的策略問題導致110萬臺召回,豐田和本田的召回各30萬臺左右,其它召回數量均不大。乘用車總體電池和電機等設備隱患規(guī)模也不大,電池召回其中部分是專用車產品的。
崔東樹指出,新能源車的召回數量逐步增大,除了特斯拉能量回收的110萬召回之外,總體新能源召回數量不大。軟件問題召回較多,傳統(tǒng)車召回沒有出現新的趨勢性事件,消費政策環(huán)境對促消費是很支持的。
另外,從消費市場來看,在2023年,大部分車企車企新能源車銷量/交付都實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只有少部分車企有所下滑。據日前電池網梳理來看,傳統(tǒng)車企互卷、造車新勢力發(fā)力、部分車企超額完成銷量目標、銷量/交付量排位發(fā)生巨大變化、部分車企開始掉隊......
據電池網分析,在當今新能源汽車市場當中,傳統(tǒng)車企孵化的新能源品牌以及造車新勢力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各方本身所持有的優(yōu)勢差距也已越來越小,傳統(tǒng)車企智能化布局愈發(fā)亮眼,新勢力車企資金、渠道、品牌力也已慢慢跟上。
與此同時,國內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yè)注冊量呈逐年增長態(tài)勢。據企查查發(fā)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202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yè)分別新增8.18萬家、17.75萬家、24.69萬家,同比增長73.93%、116.99%、39.12%。
企查查數據顯示,我國現存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yè)92.68萬家。2023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yè)注冊量首突破30萬大關,同比增長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