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某地,一個有保安24小時值班的專門工廠,iPhone銷毀工作正有序地進行。

壽終正寢的iPhone們都來這兒了:安保超嚴密

2月17日消息,據外電報道,在香港某地,一個有保安24小時值班的專門工廠,iPhone的銷毀工作正在井然有序地進行。

像這樣的工廠全球還有好幾家,都是蘋果精心挑選出來的,用于回收其標志性的手機。為蘋果生產手機的廠商需要遵守嚴格的標準和保密規(guī)定;同樣地,負責回收的廠商也需要遵守同樣的標準和保密規(guī)定。這些工廠甚至需要在回收手機進廠和出廠的時候稱量其總重量,以確保沒有損失蘋果的任何材料。

自從9年前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在蘋果“重新打造手機”以來,蘋果已售出了逾5.7億部iPhone?,F在,就連蘋果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部iPhone還在使用,這些手機的主人可能已換了一茬又一茬,或者靜靜地躺在抽屜里無人問津。但是,蘋果希望盡可能不讓它的手機出現在垃圾填埋場里。

這就是這家位于香港元朗區(qū)某工業(yè)園的工廠的職責。該工廠隸屬于蘋果合同商俐通集團。這里是蘋果iPhone、iPad和iMac被銷毀的地方。

據不愿具名的知情人透露,雖然包括惠普、華為、亞馬遜和微軟在內的全球大品牌也有回收其產品的詳細協議,但是蘋果的回收要求是最為嚴苛的。

“我想,人們希望我們這樣做,我們的消費者希望我們做到高標準嚴要求?!碧O果環(huán)境事務主管麗莎?杰克森(Lisa Jackson)說,“回收過程是很復雜的,因為這些都是非常復雜的產品零部件。”

蘋果和俐通集團均不愿讓記者參觀這家香港工廠,它們也不愿意透露回收了多少部手機,不愿意詳細說明蘋果產品回收的具體過程。

壽終正寢的iPhone們都來這兒了:安保超嚴密

在電子產品回收方面,業(yè)內的標準是收集7年前生產的產品,然后回收總占產品重量的70%的材料。杰克森稱,蘋果已超過了這個標準,它的回收率通常在85%左右。

這意味著蘋果今年需要在全球收集和銷毀900多萬部2009年生產的iPhone 3GS。而在過去的一個財年中,蘋果iPhone的銷量達到了1.55億部。這就是說,回收蘋果產品的業(yè)務正在不斷發(fā)展壯大。

俐通集團除了幫助蘋果回收產品外,還幫助其他制造商回收設備。它在香港設有三家工廠,在全球則開辦有十多個工廠。它還準備在美國舊金山設立新廠。它預計今年在全球回收行業(yè)中所占的市場份額將會攀升到20%以上。

蘋果稱,在2014年,它從回收產品中收集到了4萬噸電子垃圾,其中收集到的鋼材足以建造100英里的鐵軌。

位于美國佛羅里達邁阿密的Brightstar公司、位于新加坡的TES-AMM(偉翔)公司、香港的俐通集團以及蘋果最著名的iPhone制造商富士康,組成了全球回收蘋果產品的網絡。它們在銷毀手機時需要遵守蘋果的50多條規(guī)定,這些規(guī)定的范圍覆蓋到了安全、保險和審計等諸多方面。

整個回收流程起始于蘋果在全球開設的數百家零售店或網店。蘋果零售店通過提供禮券的方式吸引iPhone機主將其老舊或廢棄的手機賣給蘋果。

在經過簡單的測試后,蘋果產品回收者要么出錢回購手機,要么提出免費銷毀。在美國,對于容量最小的iPhone 4,回收價格一般在100美元;對于最大容量的iPhone 6 Plus,回收價格一般為350美元。成交后,回收者會再進行嚴格的測試,然后決定是銷售手機還是重新轉賣它。

蘋果在美國的回收商拒絕就此發(fā)表評論。而它在東南亞的合作伙伴TES-AMM的負責人特倫斯?吳(Terence Ng)也未回復記者的電話短信或電子郵件。一旦蘋果的合作伙伴決定某部手機作廢,那么銷毀流程就開始啟動了。它類似于蘋果的生產流程,只不過是反向的。

俐通集團的首席戰(zhàn)略官琳達?李(Linda Li)稱,蘋果為回收服務買單,因此從開始的回收手機到最后的灰堆都是蘋果的。整個處理程包含有10個步驟,控制、測量和記錄等環(huán)節(jié)都是在真空密閉的房間里進行的。這種房間會將回收過程中產生的化學物質和氣體百分之百地吸收。

壽終正寢的iPhone們都來這兒了:安保超嚴密

李說,回收的iPhone不能運輸到其他地區(qū)的工廠,必須清掉存儲器中的內容,必須去掉所有商標。廢棄的手機不能與其他品牌的手機混放在一起。因此,回收商必須為蘋果設立單獨的工廠。在俐通集團的這個大約300人的工廠,蘋果會派自己的員工監(jiān)督整個過程。

雖然某些品牌的回收零件如芯片可以用于維修有缺陷的手機,但是蘋果的政策是全部銷毀。

“粉碎零部件要比重新利用更費事?!崩钫f。在與其他客戶合作時,俐通集團往往會給這些客戶建議如何設計出更易銷毀的產品,建議將智能手機中的攝像頭重新用到無人飛機玩具中,以及將微軟Surface平板電腦中的顯示屏用到紐約的士上。

[責任編輯:陳語]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電池網無關。其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涉及資本市場或上市公司內容也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電池網)”的作品,凡屬媒體采訪本網或本網協調的專家、企業(yè)家等資源的稿件,轉載目的在于傳遞行業(yè)更多的信息或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一周內進行,以便我們及時處理、刪除。電話:400-6197-660-2?郵箱:119@itdcw.com

電池網微信
蘋果手機
中國電池網
iPh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