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和諧富騰造車:電動車“準生證”首當其沖
【新聞概要】和諧富騰這家新興的IT汽車公司,最近火爆的原因之一是人事變動。1月27日,東風英菲尼迪發(fā)表聲明確認,東風英菲尼迪及英菲尼迪中國總經理戴雷辭職。兩天后,和諧富騰互聯(lián)網加智能電動汽車公司對外透露,戴雷將出任該公司的首席運營官。
和諧富騰計劃在2017年推出電動汽車產品,但它接下來可能面臨生產資質的問題。盡管IT、電子和汽車三方資源的結合,契合了國家主管部門發(fā)放電動車生產資質的要求,但離核心技術要求仍有距離。
由于相關部門審批嚴格,有些電動汽車的覬覦者已經開始“曲線救國”,通過收購傳統(tǒng)車企,購買生產資質,獲得電動汽車的“準生證”。和諧富騰接下來要解決的將是這一問題。
【小編看法】有消息顯示,我國政府相關部門核發(fā)的首批新能源汽車“準生證”,計劃于2016年3月發(fā)布,首批企業(yè)以資金實力雄厚、生產工藝準備充足等為主要特征。和諧汽車、富士康和騰訊聯(lián)合造車,雖然不差錢,但缺少汽車整車制造和市場運營經驗,想要獲得新能源汽車“準生證”,購買生產資質或許可行。
最高補50萬元 企業(yè)扎堆熱捧新能源客車市場
【新聞概要】2月15日,汽車動力電池制造商多氟多發(fā)布公告稱,擬對宇航汽車和中道能源投資并購。早在2015年,包括萬向集團、西部資源等上市公司都將目光瞄上了新能源客車行業(yè)。以萬向集團為例,2016年初,該公司年產5000輛新能源客車項目被國家發(fā)改委審批通過?!?/p>
財政部發(fā)布的《關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支持政策的通知》顯示,新能源客車的補貼力度相對較高,其中,純電動客車的補貼區(qū)間為12萬-50萬元,燃料電池的客車補貼標準有兩個標準,分別為輕型客車30萬元、大中型客車50萬元。
業(yè)內人士認為,在新能源車發(fā)展初期,為獲得政府高額補貼,企業(yè)投資過熱的現(xiàn)象可以理解,但企業(yè)應根據(jù)自身情況來制定相應的戰(zhàn)略規(guī)劃,而不應該為了補貼進行盲目擴張。
【小編看法】政府高額補貼已經開始退坡,雖然傳統(tǒng)燃油車市場增長空間在變小,但目前新能源客車市場容量也不大、消費不積極的現(xiàn)象很普遍,車企盲目擴張,一旦安全隱患與性能缺陷等問題爆發(fā),行業(yè)洗牌是必然。
同車不同省市價格差六萬 新能源車主跨省買車
【新聞概要】同樣是比亞迪E6,在深圳買可以比在上海買便宜6萬元!由于各地政府對新能源車的補貼力度各不相同,導致同款車型在不同地方有數(shù)萬元不等的差價,甚至有消費車為了多享幾萬元的優(yōu)惠跨省購車。
從上表可以看出,消費者購買同一款車,在不同地區(qū)的購入價不盡相同。在這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如比亞迪E6。該車型在上海地區(qū)并不被劃入新能源補貼范疇,因此未能享受到地方補助,導致消費者在廣東買車比在上海買車便宜6萬元。再如騰勢(時尚版),該車型在滬、廣兩地的購入價格相差高2萬元。該差價相當于總車價的近8%!
【小編看法】目前來看,補貼政策是刺激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的主要因素,由于地方保護等因素存在,一般情況下,在新能源汽車產地,可獲得最大幅度的補貼。春節(jié)期間,小編看到部分高速公路服務站已經設有充電樁,新能源汽車補貼在退坡,如果近期有購買電動汽車的打算,還是盡快入手比較劃算。當然,隨著我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yè)進入規(guī)?;磥黼妱悠嚨膬r格肯定會下降,就算沒有補貼,購車也不難。
杉杉能源新三板掛牌上市 主營鋰電池正極材料
【新聞概要】2月16日消息,湖南杉杉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杉杉能源)通過協(xié)議轉讓的方式在全國股轉系統(tǒng)掛牌公開轉讓,證券代碼為835930?!?/p>
杉杉能源主要提供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產品銷售,包括鈷酸鋰、鎳鈷錳三元正極材料、錳酸鋰正極材料以及其他如 NCA、LFP 等產品;其中,鈷酸鋰、鎳鈷錳三元正極材料產品銷售是公司的主要收入及利潤來源。
【小編看法】2015年度,杉杉股份正極材料產能2.8萬噸,杉杉能源作為杉杉股份主要的正極材料生產基地,登陸新三板,在新能源鋰電行業(yè)蓬勃發(fā)展的熱潮中,借助資本市場,未來將擁有更多競爭力和話語權。
受限專用軌道 研發(fā)無人駕駛汽車就為拿補貼?
【新聞概要】公開信息顯示,目前為止,北汽、廣汽、上汽、長安、比亞迪這5家汽車廠商是已經布局了無人駕駛研發(fā)的車企,也都相繼和各地的研究院或者中航科工簽署了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
不過,對于本土企業(yè)到底進展到哪個程度了,很少有人知道。而本人最近了解到的本土車企在無人駕駛研發(fā)上的最新“現(xiàn)場”消息,卻讓人不得不又是“一聲嘆息”。
據(jù)可靠人士稱,國內某主流汽車集團斥巨資建設了一座無人駕駛研發(fā)基地,但在該基地,他看到的正在接受路測的最新樣車“沿著兩條筆直的軌道緩慢前行”!“路上干干凈凈,任何障礙物都沒有”。而與其相熟的技術人員以大家都知道的輕松語氣承認,開發(fā)這種車“就是為了拿補貼”。
【作者觀點】電動車今年在中國已經賣了30多萬輛了,但關于電動車事故責任的界定和追溯,目前似乎還沒有出臺專門的交通領域的法律條款。所以,對于無人駕駛這種更應該全面了解其會帶來的各種復雜問題后,再出臺針對性法律條文的新技術,提前立法難免會讓人理解為,“子彈”飛得實在太慢了,更確切的說是到現(xiàn)在“子彈”根本就還沒有出膛。所以,遙想未來的漫漫長路,無人駕駛必定又是讓中國成為全球新技術大試驗場的另一個機會,所以,還是盡早做好無人駕駛事故的快速處理方案,以應對又一個“特斯拉版”無人駕駛車品牌會很快風靡中國的可能性吧。
【小編看法】又是“為了拿補貼”,國家的錢就這么好騙?國家補貼是為了真正發(fā)展產業(yè),扶持市場,新能源汽車騙補調查已經開始,無人駕駛汽車的補貼想必也不容易拿。補貼畢竟是外力,靠補貼生存的日子不會長遠。國外已經有無人駕駛汽車可以在公路上行駛,不受限專用軌道,中國制造的無人駕駛汽車如果只能在專用軌道上跑跑,未來市場將被外國車企占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