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燃料電池周報,系電池網(微號:mybattery)與國內知名電池上市公司——雄韜股份(微號:vision002733,股票代碼:002733)聯合推出燃料電池資訊類周報(每周三推出,歸屬“電池智庫”欄目),旨在通過更具價值的數據、報告或資訊等給行業(yè)帶來更加客觀的認知和分析,給實業(yè)制造以不同的視角和思維,同時我們將根據讀者、行業(yè)、公司需求推出深度研究與項目對接,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合適資本推動中國燃料電池行業(yè)的商業(yè)化應用進程。另外,探索與企業(yè)或機構聯辦欄目也是更大程度地滿足公司和市場、用戶需求。我們期待著您的關注、參與和支持!
電池網總編室 雄韜股份
2018年6月20日
北汽氫燃料電池轎車 資料圖片 版權屬原作者
【政策】多地加快出臺氫燃料電池產業(yè)化扶持政策
繼上海、蘇州、佛山、武漢等地之后,近日廣東發(fā)文明確提出推進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yè)化。據悉,除了落實地補,大同、廣州、青島、揚州等地也正在醞釀扶持氫燃料電池發(fā)展的相關規(guī)劃。
在各地政策的推動下,氫能源物流車或放量在即,而加油加氫站最快有望在下半年迎來商業(yè)化。目前,至少有數十家來自于汽車制造、傳統能源、電機電氣等多個行業(yè)的上市公司已涉足加氫站等基礎設施、燃料電池系統、整車制造等領域。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已經有13座加氫站投入運營,分別是在上海、常熟等地;中山、佛山、成都、十堰、云浮等地在建20座。業(yè)內人士預計,今年年底在建和已建加氫站能夠突破100個。(來源:上海證券報)
【觀察】氫燃料電池汽車核心技術國產化不遠了
在掣肘我國氫燃料電池汽車進一步大規(guī)模普及的諸多因素中,關鍵零部件的核心技術掌握不足被認為是導致產品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進華表示,我國確實在關鍵核心零部件技術方面與國外存在一定差距,但這樣的差距并非不可逾越,隨著我國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yè)的逐步完善和成熟,必將會帶動相關零部件的國產化能力和實力的提升,在未來的5~8年時間里,中國氫燃料電池汽車的整體競爭力就將有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值得肯定的是,隨著我國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yè)的快速發(fā)展,2018年預計將突破3000~5000輛產銷規(guī)模。目前我國在電堆國產化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關鍵零部件能實現不同程度的國產化,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或將迅速縮短。(來源:中國汽車報)
【數據】今年前五月國內氫燃料電池客車共計生產173輛
今年1-5月,新能源客車市場持續(xù)發(fā)力,除了“頂梁柱”純電動客車產品以外,氫燃料電池客車同樣“奪眼球”。根據合格證產量統計,今年前五月國內氫燃料電池客車共計生產173輛(去年同期只有10輛),光5月份就貢獻了116輛。這個市場,目前被福田歐輝、佛山飛馳、南京金龍開沃、成都客車和上汽大通分走。
【地方】廣東省出臺新能源車發(fā)展意見 明確推進氫燃料電池車產業(yè)化
近日,廣東省人民政府出臺于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yè)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意見稱,要加大氫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應用力度。加大對氫燃料電池汽車的補貼力度,2018-2020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省級財政補貼資金中30%用于支持氫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應用(具體額度根據年度推廣情況確定)。各市對2018年1月1日起在省內注冊登記的氫燃料電池汽車,可按燃料電池裝機額定功率進行補貼,最高地方單車補貼額不超過國家單車補貼額度的100%。各級財政補貼資金單車的補貼總額(國家補貼+地方補貼),最高不超過車輛銷售價格的60%?! ?/p>
廣東還提出,擬規(guī)劃布局加氫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完善加氫站設計、建設及運營的管理體制和建設標準。(省住房城鄉(xiāng)建設廳負責)各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市要加快加氫站的規(guī)劃和建設,編制加氫站試點建設方案,滿足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運營需求。對列入試點建設方案擬建設的加氫站,由各地住建部門辦理報建、驗收等審批手續(xù)。鼓勵加油(氣)站與加氫站合建,利用加油(氣)站已有用地建設的,免予辦理規(guī)劃選址、用地等手續(xù)。(來源:廣東省人民政府)
【技術】燃料電池關鍵材料還缺批量生產線
車用燃料電池,一般為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它有兩大關鍵部件,一個叫膜電極組件,一個叫雙極板。前者其實是由“三兄弟”構成:質子交換膜、催化層和氣體擴散層。這些關鍵材料,決定著燃料電池的壽命和性能。
清華大學氫燃料電池實驗室主任王誠指出,我們的關鍵材料長期依賴國外,一旦國外禁售,我國的燃料電池產業(yè)便沒有了材料基礎支撐。
其實,這些材料我國并非完全沒有,有些實驗室成果甚至已達到國際水平。但是,沒有批量生產線,燃料電池產業(yè)鏈依然梗阻。特別是在氣體擴散層量產技術方面,我國還是空白。(來源:科技日報)
【技術】科萊恩與Hydrogenious合作LOHC氫化和脫氫技術
據外媒報道,科萊恩旗下的催化劑事業(yè)部與Hydrogenious Technologies公司組建聯盟,旨在提供可靠、可擴展的、安全的供氫方案,并將其用于各類應用中。
Hydrogenious Technologies研發(fā)了一種創(chuàng)新型運氫方式,采用化學方式將分子與液體有機氫載體(Liquid Organic Hydrogen Carriers,LOHC)進行綁定。在該方法中,液態(tài)有機烴二甲苯(liquid organic hydrocarbon dibenzyltoluene)中可與科萊恩的EleMax H催化劑發(fā)生氫化作用(hydrogenation),實現“存氫(storage)”過程。同時,在與EleMax D催化劑發(fā)生脫氫反應后,可按需“釋放(release)”氫氣。
科萊恩的催化劑的活性高,旨在提供氫氣的裝載及分解(loading and unbinding hydrogen),從而優(yōu)化LOHC的使用壽命及效能。(來源:蓋世汽車)
【公司】上汽集團:純電動/插電強混/燃料電池3條技術路線并行
作為國內汽車行業(yè)的領軍企業(yè),上汽集團積極貫徹國家能源戰(zhàn)略,瞄準汽車驅動電力化趨勢,重點加快推進混合動力和電動汽車產業(yè)化,并持續(xù)推動燃料電池汽車研發(fā)升級和示范運行。上汽集團是當前國內唯一全面實施“純電動、插電強混、燃料電池”三條技術路線的汽車集團。目前,上汽集團在國內新能源技術水平中居于領先地位,上市整車產品性能優(yōu)異、安全可靠。同時,已實現新能源汽車產業(yè)鏈關鍵環(huán)節(jié)的全方位布局。
2017年上汽集團新能源車銷售超過6.4萬輛,同比增長156%。近幾年,上汽集團每年新能源銷量基本都是在翻倍增長,從去年開始,上汽集團新能源車不只是自主乘用車,自主商用車、合資企業(yè)也開始發(fā)力,其中上汽大通的FCV80燃料電池輕客率先在上海、撫順、佛山等地實現商業(yè)化運營;上汽通用五菱的E100在柳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開創(chuàng)了全新的新能源商業(yè)模式。(來源: 節(jié)能與新能源汽車年鑒)
【公司】奧迪與巴拉德再簽3年半合約 推進燃料電池車研發(fā)
據外媒報道,巴拉德電力系統公司(Ballard Power Systems)與奧迪(Audi AG)就目前的科技解決方案合同,延長了3.5年的合同期限,將HyMotion計劃延期至2022年8月。合同延期的總價值預期為8,000萬到1.3億加元(6,200萬到1億美元)。HyMotion計劃旨在支持奧迪示范車的小批量生產。
HyMotion計劃包括汽車燃料電池組的開發(fā)以及支持電池組系統的設計。巴拉德專注于設計和制造世界領先的下一代燃料電池組,用于奧迪示范車。巴拉德的工程師正引領燃料電池產品設計的關鍵領域,包括膜電極組件(MEA)、電鍍以及電池堆疊組件,還有一些電池測試和集成工作。(來源:蓋世汽車)
【智庫圈點】燃料電池市場升溫 大規(guī)模應用可期
目前,我國的鋰動力電池技術進入規(guī)模應用階段,在現有材料體系下,能量密度已見天花板,要想滿足全球電動化的市場需求,新材料新技術的開發(fā)迫在眉睫。2017年以來,燃料電池、固態(tài)電池等不同電池技術重新進入人們視線。
就燃料電池而言,我從多位從事燃料電池相關工作的企業(yè)高層處了解到,目前,在實驗室領域,我國已經基本掌握核心技術,在電堆、動力系統等細分領域,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但由于產業(yè)鏈尚未形成、關鍵零部件成本昂貴、加氫站等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燃料電池極其關鍵零部件難以大規(guī)模國產化。不過,在政策的推動下,燃料電池市場已開始升溫,前五月國內氫燃料電池客車共計生產173輛,大規(guī)模推廣應用可期。(點評人:于清教 電池百人會理事長)